身残志坚者的故事有哪些?
1、1770年12月16日,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贫穷家庭,四十六岁的贝多芬听觉完全丧失,依然坚持音乐创作.晚年的贝多芬创作最后几首弦乐四重奏.
2、海伦·凯勒,一个集盲、聋、哑于一身的人,她够悲惨的吧,够令人同情的吧,但是她从未认为自己是个悲惨者,相反,她热爱生活,积极生活,尽管她耳旁尽是一片寂静,眼前尽是一片黑暗,但她摸索着,仍然找到了自己的希望之门。
3、史铁生,在20岁时因病导致瘫痪,却用双手写下了《地坛》等作品,成为著名作家。
身边身残志坚的故事?
身残志坚 女子以卖报为生 李红素,今年三十岁,丈夫在德阳市天元镇的一个厂上班,还有一个十岁的儿子正在小学读书。
她因年幼时患过小儿麻痹症,导致行动不便。为了生存,她已卖了整整5年的报纸,每个月仅靠卖报纸得来的几百元收入,维持着自己拮据的基本生活。 了解情况的报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她行动不便,做起事情来很费劲,早上出来摆摊,很短的路程,她都要走很久才能到达摆摊的点上。而且邻摊位的人曾经欺负她,城管也来驱赶她。但是她很会为人处事,人缘关系很融洽,渐渐地,邻摊位的人不再欺负她了,城管也不驱赶她了。她的丈夫对她也挺好,经常抽出工作之余来帮她卖报。当记者谈及她的婚姻时,李红素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虽然李红素是一名残疾人,生活过得很艰辛,但她没有沮丧,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财富,生活虽然平淡却很充实,经济不宽裕但家庭很幸福。
残疾人自强自立的故事?
用双手“感受”光明 ——残疾人杨新平自立自强的故事“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我心中充满了光明。通过自己的双手,我与社会永远保持密切的联系。只要始终充满对生活的激情,精神上就会感受到真正的光明。”作为一名盲人,杨新平昨天向记者诉说着对光明独特的理解。 小时候的杨新平对绿色军营有着美好的向往。1982年,他终于圆了自己的绿色军营梦。不幸的是,他的眼睛在一次训练中受伤,并最终失明,被定为一等伤残军人。军队生活虽短暂,却让他磨练了坚强的性格,激发了他对生活的满腔热情,让他立志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杨新平一直在想,虽然每个人的生活道路不同,但人人都有机会在人生舞台上展示自己,实现价值。视觉虽然失去了,但还有双手可以创造生活。 他经过一番思考,学起了按摩的技术。 由于肯吃苦,爱钻研,他对按摩技术日益精通,受到当地居民及病人的好评。 他因此还被聘为宜兴市康复中心新平康复按摩所的兼职教师。在临床辅导过程中,杨新平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只能“手把手”来完成。学生是否准确地掐到人体的各个穴位是掌握推拿技能的关键,杨新平为此煞费苦心,拉着学生的手在自己身体各个部位反复摸索、翻滚,直到学生熟悉为止。 杨新平经常想到身边残疾人及有困难的人,想方设法帮助他们。1998年,正在读高三的陈芳同学身患底椎“骨刺”,非常痛苦;当时又正值高三毕业,病痛几乎使她放弃了参加复习高考的念头。杨新平了解情况后,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积极勉励她克服困难,并对她实行半费治疗。最后小陈骨刺病痛基本得到消除,并考取了大学。周谊平原是一家企业的供销员,后因病双目失明后,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使他一蹶不振。杨新平知道后对他现身说法,让他做自己的“徒弟”。不到两年,小周在按摩所已挑起大梁,月收入达1000多元。如今,小周已自强自立,开起了自己的诊所。 事业的成功并没有让杨新平沾沾自喜,他不断向上“攀登”。近三年,他自费用于学习培训费用总计达15000元左右。在青岛盲校进一步系统学习解剖、经络、推拿技术后,又到南京深造学习。如今他已获得“高级推拿师”证书,又在南京通过了医士考试,实现了从战士到医士的巨大跨越。“我到现在已帮助过50多位残疾人学习推拿技术,今后要不断提高水平,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杨新平满怀豪情地对记者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