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梁祝?
《梁祝》以其婉约、大气、唯美、感人至深为主要特点,成为被世界所感动的著名乐曲,架起了一个中国与世界良好互通的桥梁,其艺术品位为世人所称赞。《梁祝》以中国四大著名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蓝本,向大家讲述了一个凄美的中国式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翁是一对同窗好友,女的巧扮男装,与男主人翁结伴求学,亲如兄弟,数年同窗,女主人翁深爱男主人翁,但男主人翁丝毫不知,只知兄弟情深。几年后,女主人翁被家人许配他人,在临别时,女主人翁借物抒情,暗示对男主人翁的百般爱恋,但男主人翁终不解风情。后来男主人翁终知实情,怀恨不已,抱病而亡。女主人翁闻讯后,全身戴孝至坟前祭奠,最终男女主人翁化作一双飞舞的蝴蝶。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对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了艺术提炼与加工,使之成为广为流传的世界名曲,也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对《梁祝》进行艺术赏析,有利于全面把握其创作特点、艺术品味,提高民族音乐素养。
《梁祝》将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高度浓缩为“草桥结拜”、“同窗三载”、“长亭惜别”、“逼嫁”、“楼台会”、“投坟”、“化蝶”等七个主要情节,全面展示了民间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受众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同时,得到艺术的熏陶。《梁祝》过门以拨弦声起,继而以悠扬婉转长笛承接,使观众进入一个出神入化的美好意境中,似入人间仙境,开启叙事大幕,并伴随着小提琴的演奏让观众由仙境步入人间,揭开人物的清晰形象。
管弦乐具有强烈的音乐演奏效果,《梁祝》中充分利用管弦乐的优势来总奏主题。大提琴代表的是男主人翁梁山伯,大小提琴和鸣奏出主题,渐渐的小提琴主导旋律并引进管弦乐再强调一次。当乐音逐渐舒缓,木管按原来旋律逐步消落。大提琴、小提琴、大小提琴二重奏等,把男女主人翁各自丰富的内心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轻快、激昂、激动、婉约、悲凄尽在音乐之中,成为各种乐器协调配合的成功典范。
在“楼台会”一节中,小提琴与大提琴的配合也恰到好处,小提琴委婉地诉说情意,大提琴拨奏聆听。而当利用大提琴来倾诉爱意时,小提琴又在一旁随和。正当音乐轻松述说时,音乐篇章出现快速逆转,悲情逐渐走上前台,述说了男主人翁因不解风情,错失良缘而悲痛欲绝,最终梁山伯因过度伤痛而辞别人世。
在许多场景中,小提琴都被委以重任,主要进行叙事抒情,在祝英台被迎娶过门途中,停在梁山伯坟前哭灵,小提琴则以凄厉声调奏出了对梁山伯的无限爱恋与哀思,这其中夹杂着锣声、人声、哭声,祝英台纵身跳入突然爆开的坟墓中自尽,乐曲进而被推向最高潮。
乐曲的最终提升部分是再现部“化蝶”,在轻盈飘逸的弦乐衬托下,乐曲的主旨得到提升与重现,男女主人翁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坟墓中化为一双蝴蝶,在花丛中自由嬉戏飞舞,演绎了人们对爱情与自由的向往,也热情讴歌了梁祝爱情的忠贞不渝。
呈示部。呈示部是主题依次在各声部做最初的陈述。开始时,引子部分一开始通过长笛来模仿鸟的欢叫旋律,接下来以双簧管引出春暖花开、山花烂漫的和美图景,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
主部采取先小后大,再合奏的方式,首先是利用小提琴烘托凄美的爱情主题;然后以大提琴与小提琴交相呼应,最后由乐队合奏,进一步强化了乐曲的爱情主题,展示了男女主人翁随着友谊的不断加深,而产生的恋情不断发展。
连接部借鉴了越调中的过门技巧,并进行了发展与创新,使得整个乐曲过渡的自然和谐,节奏旋律优美。副部则是一段节奏明朗、欢快、富有诗情画意的部分,旋律活泼、富于变化,并较多使用跳音的演奏方式,生动再现了男女主人翁携手同学、共读诗书、生活玩耍的快乐孩童生活。
结束部则采用了慢板的形式,同时又启用了小提琴与大提琴缠绵的对话,并使用时断时续的音调,形象展现了女主人翁情开初绽,羞涩不敢表白的矛盾心态,为后续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重要伏笔。
展开部。乐曲的展开部主要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等三个具体的情节。该部分充分利用了钢管、大提琴、小提琴、快板、慢板、锣钹等乐器及手段在表现各种情景、情绪等方面的优势和专长,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等场景下,男女主人翁的心理、情绪与爱恨情仇等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用钢管的特有节奏和较为阴郁的音调,给观众以思想上的重压,充分调动了落后的封建势力的凶暴残酷,以及对人性的摧残,衬托出了独奏小提琴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楼台会,采用了慢板的形式,同时,以大、小提琴进行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哭灵、控诉、投坟”一节中,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再现部。正如前段叙述的那样,再现部主要描述了“化蝶”的场景,是整曲的升华与凝练。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同时,以竖琴烘托美妙的意
境,最后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男女主人翁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下,为追求自由幸福,而双双化蝶离去,以传奇的终曲,留给观众美妙的艺术回忆。
《二泉映月》是著名的民间盲艺人华彦钧(阿炳)创作并于1950年亲自录音传谱的二胡曲。该曲问世以来,不仅以二胡独奏形式而且还被改编成各种形式的器乐曲,以它那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深切感人的音乐内涵而闻名国内外。
华彦钧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在音乐上受到其父华清和(无锡雷尊殿当家道士)的严格训练,掌握了全部梵音及多种民族乐器的演奏,少年时代就技艺精湛,能奏善唱,而且自编自奏,才华出众。由于自幼丧母,孤苦伶仃,中年双目失明无依无靠,过着十分困苦的生活,饱尝人间的辛酸。由于他早年辞世,他自编的许多乐曲,未能及时全部记录下来。传世的只有《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三首琵琶曲和《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三首二胡曲。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