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56严嵩经典台词?
一、大明王朝1556严嵩经典台词?
1.文官的衣服上绣的是禽,武官的衣服上绣的是兽。披上了这身皮,我们哪一个不是衣冠禽兽。
![大明王朝1556严嵩经典台词?](http://www.aotaiyeya.com/zb_users/theme/tpure/style/images/lazyload.png)
2.小阁老,你知道奸字怎么写吗?是一个女字加一个干字!就在昨天,你都已经娶了第九房姨太太了!
3.任何人答应你的事都不算数,只有自己能做主的才算数。
4.读书是为了明理,明了理就有了主张,知道该怎么做。但理是在变化的,又不能守死理。
5.做事情,不问能不能做成,要问应不应该做。
6.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
7.只有架起锅子煮白米,不能架起锅子煮道理吧。
8.大明朝不能没有东南,东南不能没有胡宗宪,倭寇不能不剿,也不能全剿,胡宗宪在东南一日,我严嵩就倒不了。
9.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北邙!狡兔死,良弓藏;我之后,君复伤!
10.有些事看起来不足半两,放上秤就是千斤也打不住。
11.你的头昂的好高啊,是不是想看天上的星星?掌嘴!
12.这大明朝能呼风唤雨的只有一个人,就是皇帝。能遮风挡雨的也只有一个人,就是我严嵩
二、大明分多少王朝?
主要分为:
1、太祖朱元璋(洪武 1368-1398)
2、惠帝朱允炆,太祖孙。(建文 1399-1402)
3、成祖朱棣,太祖第四子(永乐 1403-1424)
4、仁宗朱高炽,成祖长子。(洪熙 1425)
5、宣宗朱瞻基,仁宗长子。(宣德 1426-1435)
6、英宗朱祁镇,宣宗长子。(正统 1436-1449; 天顺 1457-1464)
7、代宗朱祁钰,宣宗次子,英宗弟。(景泰 1450-1456)
8、宪宗朱见深,英宗长子。(成化 1465-1487)
9、孝宗朱佑樘,宪宗第三子。(弘治 1488-1505)
10、武宗朱厚照,孝宗长子。(正德 1506-1521)
11、世宗朱厚熜,宪宗第四子兴王佑杬子,孝宗侄,武宗堂弟。(嘉靖 1522-1566)
12、穆宗朱载垕,世宗第三子。 (隆庆 1567-1572)
13、神宗朱翊钧,穆宗第三子。(万历 1573-1620)
14、光宗朱常洛,神宗长子。(泰昌 1620)
15、熹宗朱由校,光宗长子。(天启 1621-1627)
16、思宗朱由检,光宗第五子,熹宗弟。(崇祯 1628-1644)
三、金鹏王朝经典台词?
所以每到杀人时,我总是难免要发愁的。”
四、雍正王朝经典台词?
1.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2.其实在这世上,谁都在忍,谁的心上都有一把刀啊
3.人无伤虎意,虎有吃人心。
4.大丈夫靠自己挣出来才真体面。
5.可疑之利不可收,得之易时失之易。
6.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7.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少年不识愁滋味,老来方知行路难。
8.比如这酒,我饮来是酒,你饮来就是祸水,这点子分别,不知你懂不懂?
9.什么叫历练?棱角磨平了,人也老成了,就叫历练。
10.大丈夫处世,忧谗畏讥是个死,轰轰烈烈也是死。
11.开口机会,闭口机会,哪有那么多的机会等着你呀!什么人都能看到的事,都能掺和进来的事,那还叫机会吗!你这碗水还浅着呢!
12.一个人跪在佛前,他拜的不是那尊泥胎,拜的都是他自己心中的那尊佛。因此,如来在菩提树下参悟正果,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五、大明王朝作者?
刘和平写的。也就是《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的作者。
刘和平,祖籍湖南邵东,长于湖南衡阳,50年代生,自认是最后一代汉人。幼辍学,从父读书。编有《甲申祭》、《雍正王朝》、《沧海百年》等剧作,为国家一级编剧。好从字里行间读史,被聘为南开大学兼职历史教授。
六、大明王朝解析?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电视剧。
从剧中看,此时的大明王朝不说是千疮百孔,也是危如累卵、摇摇欲坠了,军事上鞑靼在北边闹,倭寇在东南闹,东北还要御土蛮;经济上国库里是空的,两淮盐税收的一年比一年少;政治上严党清流对垒已尽决战之际。
嘉靖帝御极已经四十有五年矣了,但二十余年不上朝,整日敬天修身,身体已经快被丹药掏空了,明明是要修成大罗天仙的人,却对人间的权力金钱百般追逐,还说李时珍可惜不悟道,其实真正不悟道的就是他自己,修道是嘉靖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并不是他的精神追求,自欺欺人罢了。
七、雍正王朝经典台词解说?
电视剧《雍正王朝》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同时也蕴含着很多做人的道理,很多人都把《雍正王朝》作为职场教科书,里面内容极其丰富,很多人都是看热闹,不去琢磨,仔细琢磨一下还是很有趣的。
记得《雍正王朝》里面走这么一个故事,四爷府上管家高福在李卫跟翠儿走后闷闷不乐,于是一个人到伯伦楼买醉。恰巧被八爷府上胡管家撞到,于是乎胡管家趁着高福酒醉,从他口中套出年羹尧血洗江夏镇,十三爷从当铺查走百官行述的来龙去脉。最关键一点是还得知太子跟任伯安之间有一封书信,也就是这封信让太子下马被圈禁。
而高福也因此丧命,高福知道自己犯错后,并没有主动去向四爷请罪,而是想从邬思道那里寻得一条求生之路,邬思道给他出的招就是将太子跟任伯安来往的书信交给八爷,而不要告诉四爷,太子倒台,大家都高兴,也是四爷所希望看到的结果,这样将功补过,四爷也就不会再追究了。
哪成想四爷是一个做大事的人,高福背叛四爷被八爷抓住把柄,进而出卖消息给八爷,这让四爷很愤怒,自己平时对下属管教极其严格,竟还会出这样的事,高福必须严惩不贷,这样才能让府中其他人不敢再去犯错,这是其一。
其二,高福有了一次出卖四爷的时候,说明这个人不够忠心,他到底被八爷收买到什么程度,是不是八爷反派回来的奸细呢?这一点四爷根本吃不准,对于身边放着这么一个不保准的人,四爷肯定不放心,所以高福必须得死。何况有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以及第三次,四爷可不想看到悲剧上演。
其三,高福犯错后并没有主动要求受罚,反而瞒着四爷去跟四爷的谋士寻求办法,这无论哪个主子都会生气。这就像皇子跟大臣走的近了,皇帝必然有所忌惮,外一哪一天高福联手邬思道一起搞点事,他这个王爷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冲着这一点,高福也该死。
所以再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高勿庸带着人拿着一杯毒酒给高福送来了,而等到邬思道来到高福屋里时,只是看到一具死尸,于是乎就有了邬先生的经典台词,杀高福者,邬思道是也!
八、康熙王朝经典台词大全?
这第一碗酒,朕要敬给太皇太后孝庄,朕八岁丧父,九岁丧母,是孝庄太后带着朕,冲破艰难险阻,才有了今天的大清盛世。孝庄太后,朕想你啊!……(满上……)还有这第二碗酒,朕要敬给在座的列位臣工,敬给天下子民。朕在位已经六十年了,六十年来,是你们辅佐朕,你们俯首农桑。没有你们便没有今天的大清,朕在这儿……谢谢你们啦!……(满上满上……)这第三碗酒,朕要敬给朕的死敌们,鳌拜、吴三桂、郑经、葛尔丹,他们都是英雄豪杰啊!是他们造就了朕,是他们逼着朕立下了这丰功伟业!他们不在,朕寂寞啊!朕不祝他们死的安宁,朕祝他们来生再世再与朕为敌吧!
九、大明王朝的制片公司?
中央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和北京天风海煦影视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制片
十、朱元璋建立的王朝,为何取名“大明”?
一、与韩山童、韩林儿有关:
元末乱世,刘福通、韩山童以反元复宋为口号举兵起义,韩山童自称为“明王”,谁料被元廷发觉,韩山童被捕就义。刘福通与韩林儿(韩山童之子)逃走,拉起人马再与元廷对抗。
刘福通纵横南北、转战东西,与元军血战到底。
在刘福通的扶持之下,韩林儿称帝,人称“小明王”。他只是一个傀儡,大事小情都由刘福通说了才算。数年来,红巾军声势浩大,夺取了很多城池。然而红巾军组织松散,纪律性很差,人数虽多,部队的战斗力却很弱。
红巾军主力已被察罕、孛罗两支大军而打垮。
只剩山东的一部分人马守护着小明王的都城安丰,益都被扩廓包围,刘福通亲率大军来救,惨败而回。
益都陷落,安丰成为一座孤城。
张士诚投降了元军,他派大将吕珍乘机围攻安丰。城内粮尽弹绝,外援难以进入。
朱元璋亲领大军,直奔安丰。刘福通簇拥小明王趁着月黑风高、大雨倾盆而准备突围,不幸的是刘福通在突围中阵亡。
朱元璋救出了小明王,迎其暂住滁州,建了临时的宫殿,他把皇宫里的宦侍都换成自己人。小明王名为“皇帝”,此时已是朱元璋的“囚徒”。
在这之前,朱元璋受小明王节制。从今而后,小明王受朱元璋的控制。
朱元璋消灭群雄,急于称帝,韩林儿就成了累赘。他派廖永忠去滁州迎接小明王来南京,廖永忠故意沉船,溺死了小明王。
朱元璋自从追随郭子兴起兵以来,都打的是小明王的旗号。很多将士都认这杆王旗,所以在选择新国号的时候,他使用了明字,为了区别于小明王,又为了压制住他,朱元璋选择了“大明”作为新朝的国号。
二、与宗教有关联:
明王出世,普度众生,拯救黎明!佛经“凡佛光所照处,皆曰大明”,元末农历起义的开头,与以往的相同,都是以宗教形势,煽动民心。
三、与五行有关联:
大元都城在北,北方属水,大明都城在南,南方属金。金克水,明为日月,皆是火,加上朱元璋还姓朱,朱为赤色,是红色,也代表着火。大明即是“大火”,浇灭大元的“大水”!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