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第四期台词?
一、典籍里的中国第四期台词?
撒贝宁:我叫撒贝宁,是来自四百多年后的一个读书人,此行特来拜访李时珍先生。

李建中:足下何以自证来历。
撒贝宁:敢问各位兄台,《本草纲目》是否尚未刊刻。
李建元:尚未刊刻。
撒贝宁:按道理讲,世人还不知晓书的内容。
李建元:当然。
二、典籍里的中国第五期台词整理?
苟无孔子,则中国当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
三、典籍里的中国概括?
典籍里的中国是一档大型文化节目,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典籍里的中国》———听着名字,感觉是那么的沉重,古老,甚至是布满灰尘,艰涩难以看懂的。今日闲来无事,看了第一期,完全颠覆了我的想象,话剧+主持+对话+表演+朗诵,沉浸式的表演讲述,让我大为震撼!看这个节目,既增长知识,又有趣,利于吸收。
四、典籍里的中国说说?
《典籍里的中国说说》
1. 一日不见,如叁秋兮。(诗经)
2. 一发不中,前功尽弃。(战国策)
3.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恆念物力为艰。(朱子治家格言)
4.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史记)
5.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6.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7.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
8.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9.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左传)
10.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
11.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12.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13.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史记)
14. 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战国策)
1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
16. 叁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17. 叁十六策,走为上策。(资治通鑑)
18. 叁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
19. 叁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20.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
五、典籍里的中国如何讲述典籍的故事?
通过舞台剧展示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内容。
六、典籍里的中国的意义?
《典籍里的中国》是面向过去的传承,是面向未来的开启,是将戏剧的传统美学融入电视创作的积极探索。节目能够成为爆款,重要原因是挖掘出了典籍里蕴含的思想精华,并让它穿透数千年的历史时空,与当下观众形成精神上的共振。
七、典籍里的中国开场词?
典籍里的中国开场白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几千年来,祖先一直在记录我们的历史,讲述我们的故事。这里的每一部典籍,都凝聚着前人的心血和智慧。人们世代守护,薪火相传,让精神和血脉延绵至今。打开典籍,对话先贤,知道我们的生命缘起何处,知道我们的脚步迈向何方。以新的方式读懂典籍,让书写在古典籍的文字活起来,一起品读,《典籍里的中国》。
八、典籍里的中国背景描述?
《典籍里的中国》用追根溯源、旁征博引的方式纵横上下五千年,从文明的起源讲到现代的传承,目光之深邃,格局之远大,让人抚今追昔,胸怀天下。
以《尚书》为代表的中华典籍,见证了民本思想的发端,构建了古老文明的体系;以《天工开物》为代表的科技典籍,记载了古代良工巧匠的奇思妙想,铭刻了先贤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这些瑰丽的文化密码,讲述着我们中国人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
九、典籍里的中国孔子概括?
孔子(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津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孔子是一个很善良,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十、典籍里的中国 叙述方法?
《典籍里的中国》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由撒贝宁担任当代读书人,王嘉宁担任节目主持人,田沁鑫担任艺术总监。
节目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