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开示:什么是宗教
一、南怀瑾老师开示:什么是宗教
南怀瑾老师开示:
我先要向大家讲一个道理:世界上什么是宗教?现在要是上宗教哲学课,告诉大家简单、明了的一个定义:凡是一种思想把它变成一个理念,使大家能够信仰而控制情绪与思维的,这个就是宗教。这是我下的定义,所以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宗教。
宗教按人的年龄来讲,年轻人的宗教是讲:恋爱就是他(她)的宗教,男的要追求女的,女的要追求男的。中年人由三十到四十到五十这个阶段,事业是他(她)的宗教,到了五、六十岁,色力衰退了,这个时候的宗教走入狭义了,就想找一个上帝——信仰、寄托,因为人生到此啊,是无可奈何,所以我常常引用现代悲观文学作家郁达夫很有意思的名句:
生死中年两不堪,
生非容易死非甘。
“生死中年两不堪,”人到中年四、五十岁了,活到或者死了两样都很难受。“生非容易死非甘。”活到真不容易,马上去死啊不甘愿,人生到此就进入狭义宗教了。或者信上帝、或者信佛,这是宗教。这个是宗教的定义。
宗教问题里,第一个就是哲学上的问题。这个万有、万物同我们的生命谁做主宰的?有主宰?无主宰?是唯心或者是唯物的?而这个生命除了我主宰以外,有没有个第二者?有没有自力?还是他力?一切宗教的信仰都是信仰他力。他做我的主,我们不能做他的主。所以究竟是自力还是他力?唯心还是唯物?有神还是无神?这些都是宗教问题。
这些问题在生命科学和佛学里面统统都有解答。真真研究佛学,它不是宗教。所以我把佛的《楞严大义》翻译成白话,上面写的一篇序言里提到:佛法分“佛教、佛学、佛法”三种。佛教是后世把释迦牟尼佛变成一个宗教的教主。佛学是后世一般人研究佛讲的经典、学问,去做思想研究,这是佛学。佛法是和学佛有关系,是跟着佛的一生去求证生命的根本,这个是佛法。
最大的重点是:佛法是真科学。
我这样跟大家讲,因为朱校长这一次发动大家要科学地研究,要来求证的,所以我是第一次告诉大家这个话。几十年哦,你们查查我的书、查查我平常讲的话,我没有这样讲过,现在讲的是老实话——真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这才是真真的佛法,这么个彻底、不迷信。所以随便给朱校长戴上个迷信的帽子,实在是很冤枉的。他在求证,佛也在求证,求证生命的根本是个什么东西。
---以上内容根据南怀瑾文教基金会发布的“什么是宗教”录音整理的文字。
二、请问“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句话的意思是?
1.
科学式解答:
佛教认为一粒沙可见三千大世界,现在科学叫做宇宙全息论;佛教认为人可以修出百千万化身,科技现在可以有初级的所谓“克窿人”;最有趣的是科学对物的最基本组成物质的认识,曾经认为它是原子,后来又认为是粒子,再后来又认为是质子等等,事实上等于是说现在最前端的认识也是不彻底的,而佛教早在两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无量光年前就认为“万物无自性、无本质”!一个字——空,说明了一切的根本。佛教和科学殊路而同向,揭示事物的本相!
2.
文学式解答
了悟子注:
树叶间容纳宇宙,花瓣里别有洞天,果然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非亲临其境,道不得此语!
3.
南怀瑾师简说:
“华严经”的重点是讲“一真法界”,处处皆是佛,一切众生人人皆是佛,“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所有的佛经,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悲惨的。唯有“华严经”所讲的,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这也就是所谓的华严境界。
4.
《俗语佛源》:
〔花花世界〕佛教关于“世界”的说法很多。如《华业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又《梵网经》卷上谓:卢舍那佛坐千叶大莲花中,化出千尊释迦佛,各居千叶世界中,其中每一叶世界的释迦释迦佛,又化出百亿释迦佛,坐菩担树。生俗语花花世界源于此。花花世界源于此。花花世界一般形容繁华之地,尘世间。如俗语花花之界源于此。花花之界一般形容繁华之地,尘世间。如《说岳全传》第十五回:“每想中原花花世界,一心要夺取宋室江山。”又《何典》第一回:“中界便是今日大众所住的花花世界。”(李明权)
参考资料:
三、脾气要怎么可以克制啊····
一是意识控制.当愤愤不已的情绪即将爆发时,要用意识控制自己,提醒自己应当保持理性,还可进行自我暗示:“别发火,发火会伤身体”.有涵养的人一般能做到控制.
二是自我鼓励.用某些哲理或某些名言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痛苦,逆境作斗争.自娱自乐,会使你的情绪好转.
三是语言调节.语言是影响情绪的强有力工具.如你悲伤时,朗诵滑稽的语句,可以消除悲伤.用“制怒”,“忍”,“冷静”等自我提醒,自我命令,自我暗示,也能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是环境制约.环境对情绪有重要的调节和制约作用.情绪压抑的时候,到外边走一走,能起调节作用.心情不快时,到娱乐场做做游戏,会消愁解闷.情绪忧虑时,最好的办法是去看看滑稽电影.
五是安慰.当一个人追求某项目标而达不到时,为了减少内心的失望,可以找一个理由来安慰自己,就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一样.这不是自欺欺人,偶尔作为缓解情绪的方法,是很有好处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