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豆的舞女》有什么内涵?
川端康成的《伊豆的舞女》,感动过许多人,却没能感动我。虽然叶渭渠先生曾说过,“《伊豆的舞女》可能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初恋,”可是在我认真读过此书后,却对叶渭渠先生的这种说法持否定态度。我并不认为文中主人公与舞女熏子之间算做恋情,更不必说“世界上最美丽的初恋”了。
我承认主人公与熏子此次都互有好感,暗生喜欢。但是直到最后分别,两人都没有向对方道明心意,他们两个,只不过是有缘无分,露水情缘罢了。其实说来,对于主人公,我是非常鄙视他的,他是一个懦夫!
主人公是一个高中生,在外出旅游时,遇到了舞女一行人。对舞女熏子一见倾心,于是想方设法与他们同行。但是主人公也仅仅是喜欢舞女而已,喜欢不是爱。甚至他的喜欢,也不尽然是单纯的,带着些自私、卑琐的成分。当茶馆老太婆对舞女表示轻蔑的时候,主人公没有为舞女辩驳,甚至没有同情,反而产生了阴暗的念头——让舞女去他的房间,说白了,他就是想睡她罢了。这样的“喜欢”,还算得上是喜欢吗?
舞女虽然只是卖艺,但是我们知道,她随时都有失身的可能。主人公也担心过。在文中第二章的结尾,有过这样的句子:“呀,在酒席上,舞女仍在打鼓呢”、“没多久,一串凌乱的足音接连传了过来。他们在追逐打闹,抑或是围成圆圈、翩翩起舞?寂静随即便笼罩了一切。好像要穿过黑夜寻找这静谧的内涵,我的双眸炯炯有神了。我心乱如麻,今晚,这舞女可会被人践踏?”
主人公担心舞女会被人践踏,可是尽管他“心绪难平”、“心痛难禁”,却还是“把挡雨板关闭之后,进了被窝”。他到底是无能的、软弱的,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如果真心喜欢舞女,他就只会做一个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侏儒吗?如果真心爱一个人,在她可能就要无助地失身的时候只是坐在那里长吁短叹,无所行动吗?读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对主人公表示看不起。
舞女,或者说艺人,这种职业在社会上是不被认可的,是受人轻视的。从茶馆老太婆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一点。甚至每个村庄的入口处都竖着一块牌子:“乞丐、巡回演出艺人禁止进村!”可是,又有谁自愿沦为舞女呢?她们只是没有办法,实为生活所迫。人总要吃饭,人总得活着。
舞女也有情,舞女也有爱,身份的特殊性并不能剥夺他们想爱的权利。诚然,舞女熏子是喜欢主人公的,不然不会为主人公把烟灰碟推到面前,不然不会为主人公摆掸裙裤,不然不会为主人公盗取竹子当拐杖,不然不会在主人公离开的时候挥手作别,不然也不会像徐志摩诗《沙扬娜拉》中的女郎那样,在喜欢的人面前含羞敛眉。可是,在心底的最深处,舞女的身份到底让她感到自卑。自己是舞女,对方是高中生,自己怎么配得上他呢?自己怎能对他表示爱意呢?不!不能!于是只能悲伤,只能认命。
主人公既然能够独自出来旅游,想必家中殷实,甚至富贵,他完全有能力拯救舞女于水火。可是他怯弱,他害怕世俗的眼光,他始终碍于舞女的身份,不能脱免于世俗的藩篱。即使能够再陪同舞女他们一天,也还是在他们再三说服主人公的时候,选择回避,“仍旧借着学校来打掩护”。说到底,这时候的主人公,只不过是想要逃避罢了。坐上归去的轮船,对少年人的坦然以告,不过是假装表现得真心。而流下的泪水,也只是为了遮掩自己的虚情假意,借此心安理得。于是,“最终,一切统归于零”,主人公“感到了怡然”。
有时候,人真的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就如文中的主人公,说着喜欢舞女,其实也只是想要占有她;一路想方设法陪同却最终没有什么实际行动。在我看来,主人公的性格中带着懦弱、软怯、猥琐的一面,甚至可以说是伪君子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人不能带着面具去生活,还得行止由心言语由衷,心存感激常带善意,做最真实的自己。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