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杨天真《把自己当回事儿》必知的63条金句
1. 沟通中最重要的是真诚,没有之一。
2. 真诚,是解决问题的最快路径。
3. 真诚重要,难道我什么都要说出来吗?不是。恰恰相反,因为真诚,我们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4. 真诚是一种交流状态,不是知无不言的泄底。
5. 好的沟通是一种攻防状态,但绝对不是一种战争状态。攻防是你来我往,战争是你死我活。
6. 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
7. 沟通不仅是对现在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真诚有可能会伤害现在,但撒谎伤害的是未来。
8. 与其花精力去补短板,不如花同样的气力去提高长板。把自己不擅长的空间腾出来,不仅是为了让其他擅长的人大显身手,更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大的空间和更多的时间去做可以让自己发光发亮的事。
9. 我不行,不可怕;我说我能行,最后却不行,才可怕。
10. 情绪是需要被保护的,而不是被操控的。
11. 沟通前做预期管理,给对方心理认知和选择上的充分主动权。突如其来的直接有可能会在情感上击溃对方,而情感一旦崩溃了,所有的内容都会白费。
12. 态度可以委婉,但内容必须直接。
13. 委婉的语气可以表达以后合作的可能性和延展沟通的弹性,但是内容坚决不能给对方留出误解的空间。
14. 沟通中应该注意的两件事:距离和善意。
15. 大多数人会在沟通前的准备阶段中把问题分析得很透彻,却很少有人能在准备阶段就带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去预设方案。这种差别,就是优秀的沟通者和平庸的沟通者之间的差别。
16. 方案要在沟通前准备,解决问题要比问题早。
17. 一个好的沟通者,会把“问题意识”自主性地转化成“方案意识”。方案比问题有价值,所以,有方案的人比只有问题的人更有价值。
18. 汇报的方式分三步走:(1)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是什么?(2)我的解决方案是什么?(3)我用什么方法让这个错误以后不再发生?很多人往往只走了第一步,就拐了个弯,去找借口了。
19. 掌握分寸感,找目标一致的人协同你,有效地调配资源,就可以提高效率。
20. 预判的前提是双方的时间和效率。视角应该放在双赢上,利人利己。对于每个人来说,时间都是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
21. 没有人可以轻易做到临场发挥,所有的临场发挥都是厚积薄发。
22. 沟通的氛围应该是轻松的,但沟通者的思考状态不能松弛。
23. 一旦确定了对方是“笨蛋”,就要用适合与“笨蛋”沟通的方法。因为每个人的理解力、执行力、抗压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优秀的沟通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制定不同的沟通策略。
24. 在自我沟通的过程中,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重要且必须具备的,我们必须知道自己在坐标中的位置,从而判断什么结论对自己有用,对现在有用。
25. 我们的观点应该保留被影响的空间,接受不同角度的声音,但绝不应该被统治、被支配。因为一旦失去改变的弹性,我们就失去了自我沟通的前提。
26. 只有当我们用问题回应问题,而不是一味接受答案的时候,问题才会变得更有意义。因为疑问本身的目的就不是顺从,而是思考。
27. 功利性地把情绪作为武器是一种非常低级的手段。它可能会让你一次性达到目的,同时也会建立一个印象:你是个情绪不稳定的人。
28. 长期使用情绪手段,会让周围的人免疫。等你有真情绪时就不会被重视。
29. 情绪的消耗会降低沟通的实质内容,它也许能帮你促成沟通的结果,却不能保证事情本身的质量。
30. 真正的共情是理解对方,然后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
31. 道歉的目的是达成某种共识,从而在情感上再次回到同一阵营。
32. 真诚的道歉要找的是原因,而不是借口。借口是你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或者外界上,而原因是从自己身上寻找。
33. 道歉不仅要真诚地往前看,还要建设性地往后看。
34. 要表达一个地方很穷,而且客观数据显示这个地区的饥饿率是20%,现在这里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这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大大影响了所住居民的生活水平,他们的饥饿率达到了惊人的20%。第二种说法是:讲一个孩子每天吃不饱饭的真实故事,并在结尾告诉大家,在这里像这样的孩子平均每五个里就会有一个。哪一个说法更打动你?我想,大部分人会觉得第二种带来的冲击力更强。为什么?其实很简单:这是故事的力量。
35. 一个公开表达的小方法:每次公开发言,都讲一个和主题相关的故事作为开场,通常会把一个问题作为悬念留在故事的结尾,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引出后续的论述。因为在一对多的嘈杂环境中,故事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将目光集中到我身上,而讲完这个故事,就可以先共情了,并且在我接下来的叙述中,所有人都已经在情感上做好了准备,在接受程度上也已经做好了铺垫。下一步才是共识。
36. 共情,绝非一种简单的情绪,而是一种情理。我们常常说要主动地把自己放到沟通对象的情理之中,从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也需要主动把对方拉到我们的情理之中,让对方能够感同身受地体悟到我们的想法。故事恰好能够以强大的力量做到这一点。
37. 道理,让我们看见事;而故事,则让我们看到人。
38. 道理,是让人同意的;而故事,是让人相信的。
39. 面对陌生人的言论和伤害,我们需要知道他们不重要,或者至少尝试让他们不重要;面对认识的人的言论和伤害,我们要认识人性,降低自己的期待,让自己放松;而面对亲密的人的言论和伤害,我们还有时间。
40. 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或大或小的情感绑架。
41. 牺牲感给了付出行动的人以委屈,给了另一方以愧疚。但这两种情绪除了彼此折磨,没有任何意义。
42. 情感绑架之所以会让人不知所措,不是因为恶意,恰恰是因为善意。
43. 首先,不要让对方觉得你是对的,而要让对方觉得你们是一样的。多给对方建议,少给对方意见。其次,恶补与方案相关的行业知识,尽量在短时间内缩短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认知差距。最后,将方案的细节进行反复比对,用进步和运动的观点来做梳理和确认。
44. 时间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无法达成共识,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都被困在了当下的这一刻,而无法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眼前的事物。
45. 无论沟通双方有多契合,没有具体的执行方案,一切都是空谈。要达成共识,就一定要给对方能够促成共识的可行性方案,推对方一把。
46. 沟通背后的诉求是起点,各方的平衡要通过拆解关键目标达成,而最终的合力则需要主基调的搭建。
47. 让沟通的双方都明确地知道我们是一边的,就能将沟通当中的多方转换成简单的两方:我们和他们。以此为起点来进行沟通,常常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从而为达成诉求提供更便捷的路径。
48. 真正的共识一定是双方互动沟通之后的结果,也就是说,起点和终点是双方都同意的。因而达成的不是“都是为你好”,而是“都是为我们好”。
49. 不同的群体会有不同的偶像选择,而且这种选择上的不同在互联网时代会越来越细分、越来越深。一个粉丝喜欢一个偶像,心态大致可以被总结为两种:要么是我想占有你,要么是我要成为你。不管是哪一种,前提都是他认同了这个偶像,彼此的底层逻辑是一致的。讲直接一点,偶像对粉丝能够传递影响力,是因为粉丝认为偶像和他是一样的人。在这个基础上,粉丝会觉得偶像做的事情是对的,因此会有模仿和学习的可能。如果偶像做的事情背离了这个底层逻辑盘,那么粉丝就很有可能离开。
50. 共识,往大了说,是一种相互的淘汰,同时,它又是一次相互的挑选。
51. 经过碰撞,我们才了解自己是谁。并且,不是碰撞就结束了,而是碰撞之后还要思考。撞完之后,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你清楚地知道自己受不了,知道自己疼在哪儿,在哪儿摔倒的,下次该如何避免;另一种是碰撞让你发现了新的机会,认识到了自己耐受力的临界点,下次还可以更勇敢地去撞出新的火花。通过这样的自我沟通和自我审视,可以判断出两条不同的行动线。第一条行动线是进攻,你可以去做很多事情,跟很多人交往,谈恋爱也好,努力工作也好,甚至有时候会去挑战你的上司,挑战很多你以前从未做过甚至从未想过的事情。而另一条行动线叫作反思,你会总结自己不对的地方、不应该再犯的错误,以及不可以再重演的伤害。
52.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是由他选择的结果决定的,不是由他的初心决定的。
53. 任何一份工作需要的都是你的独特性,不可取代性才是真正的竞争力。什么都会却什么都一般,是最容易被淘汰的。
54. 优点的定位需要一种内在的自我沟通,那么优点的表达则需要不断外化的人际交流。与自己对话,只要够深,自己就能懂。如果想让别人明白你的优点,就需要在表达方式上下一些功夫。讲故事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55. 优点是不会自动转化成优势,它往往需要一个强链接。
56. 被误会,是一种常态。不要妄图去改变大家的刻板印象,这不太可能。
57. 不是真的有人想骂你,而是总有人想骂人。被骂的词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具体的被骂对象发生了改变。所有的表达方式、语言逻辑和思考逻辑都是一样的,一旦你把这种刻板印象想象成只是自己的遭遇,把这里面的“自己”无限放大,必然就会格外难过和伤心。
58. 对于误会,态度上不在乎,行动上用事实碾轧。
59. 沟通中有两个认知的方向,一个方向是把自己放进去,不管是人群还是观点;而另一个方向是把自己抽出来。
60. “很多东西,若不是我们怕别人捡去,我们一定会丢掉。”
61. 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时候,就先从自己不要什么开始。
62. “不得不”的状态对精力耗损会非常大。要用积极的正能量驱动自己,把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到非常好,超越一般人的好。这样的人生即使不能百分之百成功,也一定有百分之百的幸福。
63.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