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台词 > 正文内容

王家卫什么是爱情 王家卫什么是爱情电影

2023-06-06 06:09:44经典台词1

一、什么是“王家卫体”?

所谓的王家卫体,就是一些王家卫导演的影迷,模仿他的电影台词风格,写出来的一些随感之类的文章。

王家卫什么是爱情 王家卫什么是爱情电影

1.总是要找一些话题。

公司里的谁谁谁怎么了,公司的政策怎么怎么样,我们共同的朋友都在干些什么来着。

没有一件事是跟我们相干的。

可我们说的就是这些。

本来,两个人坐在一起吃顿饭,就不错了。但谁能够仅仅止于坐在一起吃一顿饭呢?

2.最近还好吗?

还不是那样,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的。你呢?

都一样的。

听说Alex在广州?老板来了你会不会很紧张?

还不都一样,反正事情也是要照做的。

那是。又能怎么样?。。。

今年要到什么地方玩吗?

小朋友那么小,能跑到什么地方去?

也是,麻烦啊。

只能够找一些近一点的地方,住下来就不会四处跑那种,这样就不会那么累。。。

所以我去了海南岛。那边还不错的。。。

记得那天阳光很好。在降温之前,紫荆花开得满树都是,灿若云霞。

3.再看王家卫的花样年华。

里面的那一种张力让人窒息。

两个人走着钢丝,总有一天,就掉下去了。

感情就是在一种不知不觉中偷偷进来。

然后挥之不去。

那象不象一种致命的病毒,那些癌细胞?

人的本质就是这样?一个血肉之躯,每天都是热血奔流,情感的动物?那些繁文缛节,世俗礼仪,统统都是表象。为的是包裹和美化这一些无法抗拒无可躲藏的感情?

我越来越觉得是。

4.生命本来或许是一张白纸。

来到这个世界上,一层层的,在上面加了许许多多的感情。一张白纸,就这样,成为了类似于画家手里调色板。

永远不可能再清洗掉了。

这些感情,附着在很多的人身上,很多的物件上,附着在很多的时刻上,于是,这些人,这些物件,这些时刻,就进入了记忆,成为了永恒。

感情会过去的,但成为记忆了的东西,不会过去。

生命就是因为有了这些斑驳的色彩而丰富。

生命因此不会虚度。

5.那些关于你的一切,如果我的记忆是一个巨大的储物柜子,它们都会永远放在你名字标示的那一格抽屉。

等等这些风格的文章,就像电影台词所表达出来的一样,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神经质,孤独无奈,行尸走肉,对数字的特别偏好等等,建议楼主去看看王家卫的电影,不过很多人不大喜欢他的风格,貌似看不懂,不过我很喜欢。

二、王家卫是什么?

王家卫(Wong Kar-wai),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籍贯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华语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系。1982年编写个人首部电影剧本《彩云曲》,从而正式进入了电影圈。1988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旺角卡门》以及《阿飞正传》获得观众熟知。《重庆森林》《一代宗师》作品一次提名和多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和一次最佳编剧奖。执导剧情片《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史上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2000年执导剧情片《花样年华》,该片获得第26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外国电影奖。2006年担任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成为戛纳国际电影节首位华人评委会主席。2013年执导剧情片《一代宗师》获得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

三、王家卫是盲人吗?

王家卫不是盲人,导演王家卫之所以每次都是戴墨镜示人,并不是装酷,而是因为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导致用眼过度,因此对于灯光十分敏感,所以每次在公众场合亮相的时候才需要佩戴墨镜,很多人在知道王家卫佩戴墨镜的原因之后,对他更加敬佩了。

王家卫(Wong Kar-wai),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中国上海,籍贯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华语电影导演、编剧、制片人,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系。

1982年,编写个人首部电影剧本《彩云曲》,从而正式进入了电影圈。1988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旺角卡门》获得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1990年,执导剧情片《阿飞正传》获得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1994年,执导剧情片《重庆森林》获得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四、王家卫是哪里的?

香港人

王家卫是一位争议较大的导演,喜欢他作品的粉丝奉他为世界最佳,但不欣赏他作品的人为数众多,与他的作品里总是絮絮叨叨、略带神经质的男女主角一样的是,这位香港迄今为止可称的上大师级的导演非常低调,总是带着一副墨镜试图隐藏自己的内心。

五、王家卫是什么梗?

王家卫是导演,是人名,不是什么梗。

王家卫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哈佛大学艺术系,中国香港电影导演、监制及编剧,奥斯卡金像奖华人评审。

他以编剧身份在电影圈出道,凭《旺角卡门》开始其导演生涯,先后执导了《阿飞正传》《重庆森林》《春光乍泄》等。他擅长浪漫艺术电影,曾7次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和3夺欧洲电影奖。他的作品喜用缓慢的节奏,配以适当的音乐、设计精良的台词,带出电影的气氛,摄影手法亦非常独特。

六、王家卫是哪里的人啊?

王家卫出生上海,五岁时随父母移居香港。他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系。经过少许的编导培训之后,他决意向电影行业发展。

1981年开始撰写电影剧本,80年代共计写过13个电影剧本,并被提名香 港金像奖最佳编剧。

1988年,初执导筒的影片《旺角卡门》(《热血男儿》);获选1989年坎城影展影评周参展作品系列中展出。其个人独特的风格,敏锐的触角,在当时被誉为具有非凡才华的新锐导演。

1990年,他集合了六位香港最受欢迎的演员,执导了影片《阿飞正传》。该片囊括了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及最佳男主角等奖项。

1992年,他以其惊人魄力,用两年的时间摄制了一部大型古装武侠片《东邪西毒》,以其澎湃激涌的气势,似魔似幻的灿烂史诗,获选在1994年威尼斯影展作首次公映。

同年,在《东邪西毒》后期制作期间,仅以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另一部脍炙人口的影片"重庆森林",令他在国际电影界深得认同。

1995年,他完成《堕落天使》,并于多伦多国际电影展中首映,其另类的脱俗风格,成为影展时的焦点话题。

1997年的《春光乍泄》,入选坎城国际电影展竞赛部份,获一致好评。王家卫成为了首位在该电影展中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

一部以六十年代,以香港为背景,踏著往年情怀的旧梦,缅怀浮世缤纷的温馨,由张曼玉与梁朝伟再次合作的影片《花样年华》,乘千禧年呈现于国际及香港的影坛,更获得本年度坎城电影节的最佳特别技术大奖及最佳男主角大奖。

七、王家卫的主要作品是?

王家卫主要作品:《旺角卡门》(1989)《阿飞正传》(1990)《东邪西毒》(1994)《重庆森林》(1995)《堕落天使》(1996)《春光乍泄》(1997)《花样年华》(2000)《2046》(2004)《蓝莓之夜》(2007)

八、王家卫的辈分?

王家卫是老一辈的导演,辈分比较高。

王家卫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哈佛大学艺术系,中国香港电影导演、监制及编剧,奥斯卡金像奖华人评审。 他以编剧身份在电影圈出道,凭《旺角卡门》开始其导演生涯,先后执导了《阿飞正传》《重庆森林》《春光乍泄》等。他擅长浪漫艺术电影,曾7次夺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和3夺欧洲电影奖。

九、王家卫文艺风格?

王家卫的电影都会带有一种,后现代主义风格

他的电影台词充满了幽默和文艺气息。通过人物的叙述,他讲述了一种与城市的疏离感,一种对过去的记忆,以及多视角的变异。

十、白云先生王家卫?

王家卫说,我最喜欢的一个镜头是:“我心里有过你。”当时看这个电影的时候,这个镜头,也是我最喜欢的。

王家卫,在华语影坛,是比较独特的一个人。他的电影,会把生活里很重的东西,磨的很透,再呈现出来给人看。别人只看到他拿出来的迷离而朦胧的经典台词,以及很多唯美的镜头画面,以为他是一个很轻的导演。而实际上,他是一个把很重的东西变轻的人,所以他的每一部片子,拍摄周期都很漫长,因为他一直在磨镜片一样的在磨生活。一直要把沉重粗糙的部分,都磨成透明,变成电影。

他是一个诗人,电影只是他的表达方式。他跟李商隐很像,李商隐在诸多的诗人里面,也是独树一帜。人们大都认为李商隐朦胧,看不清,摸不透,而实际上,他才是一群人里面,最晶莹剔透的那个。

李商隐在《锦瑟》写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他心里真正想说的是什么呢。只是儿女情长吗,只是悼亡故人吗,只是伤怀社稷吗。都不尽然。

他真正想说的是,人生的全部际遇大都相似,不论是儿女情长,朋友知己,还是仕途功名,社稷庙堂,它们大都如此:当你凝望过去的时候,过去也在凝望着你,只能望着,不能回去。人生经历过的百件万件事,遇到的千百人与物,能跟着自己一起往前走的,只能是一时一地一人一物。而其余的所有,都会树在原地凝望着你的后背,只待有一天,你也回头凝望它。

电影里面,叶问说,“如果我不能当一个归人的话,我宁愿做一个过客。”宫二说,“我的戏,不管别人喝不喝彩,也只能这样下去了。”“我在最好的时候碰到你,是我的运气,可是我没有时间了。我心里有过你,喜欢人不犯法,可我也只能到喜欢为止了。”

《一代宗师》,只是在讲功夫吗,表面上看是,但是王家卫的野心是通过功夫这个叙事题材,来写诗。写一首像《锦瑟》这样的诗,写人在时间里漂流,写人在生活里的不得已,写人生里的种种回不去。写人在漂流途中的各种场景。

李商隐大多数的诗,写的其实都是这样几个意象:归,期,飞。归,说的是被抛在身后的时间,沉没的生活,化为往事。期,说的是,站在此时此刻,前思后想茫然四顾。飞,说的是,回不去也走不出,只能奋飞。人可以拔地而起的奋飞吗,不可以。那又如何要飞呢,在原地站着,把一切都磨透了,见得了天地,便形同奋飞。三种意象,对应的就是人的三种灵犀之心:归人,期人和飞人。

宫宝森所说的功夫的几个境界,那便是李商隐意象和隐喻里的飞。叶问一直念念不忘的见高山,有期也有飞,期的是期求和知己相遇,飞的是,人只有站的足够高,才能起飞。宫二呢,她说自己不图一世,只图一时。而在和叶问过手之后,她遇到了期人,她心里,也仿佛装上了翅膀,不再是一个心里只有胜负的武者。

生活把叶问这个期人变成了宫二的归人,到后来,一说起来就会泪眼婆娑的,为什么宫二说“我心里有过你”这个镜头最能打动人呢,因为期人是爱的欣喜,归人则是爱的沉淀。沉淀的越多,心里便会越满溢,满到快要装不下了,一说话都会溢出来,这就是欲语泪先流。

再看马三,他心里只有胜负,只有利益,根本装不下功夫之外的事。他是一个似乎永远不会漂流在时间里的人,他心里没有归处,没有不得已的茫然,没有可以奋飞的天地。更没有念念不忘的东西,心里也从未点亮过一盏灯。他看上去是在全力以赴的生活,可是在宫二叶问宫宝森等人看来,他是一个内心漆黑一片的人。

马三没有磨过自己,也没有磨过生活,他锋利,他露骨,他狼奔豸突。因为他漂流在黑暗里。宫宝森他们,是要在漆黑一团的生活里面,留着灯照出光明。马三则是要在他们照出的光亮里,用自己的漆黑,斩碎这片光。

其实每一个人,在生活这出自导自演的戏里面,都既是自己的正面人物,同时又是自己的反面人物。而且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出演自己的反面人物。靠群体惯性而活着,靠生存本能而活着,靠强迫症而活着,靠对生存资料本身的狂热占有和崇拜而活着。叶问说,见过高山之后才发现,其实最难的,还是生活。在这一点上,马三和叶问,并没有什么区别。

区别在于,有的人在和生活周旋的时候,心里的灯火不灭。有的人在和生活周旋的时候,只是凭着粗粝直接的欲求和黑暗露骨的狂野。

你是自己生活的诗人吗?生活那么难,写诗有什么意义呢,有什么用呢。对于李商隐来说,对于宫二来说,如果生活不是诗,那他就什么都不是,不值得过。对于马三来说,生活是什么都可以,唯独不要是诗这种莫名其妙的矫情无意义的东西。人生那么短,赢都赢不过来,写诗,太可笑了。

对于李商隐,宫二这样的人,以及对于宫宝森和叶问这样的人,他们和生活的关系,是生活在沉没,他们在飘起。对于马三这样的人来说,是他们在沉没,生活在飘起。灯火是光,光就是轻的,是透的。现实是黑暗,是重的,是被蒙蔽的,重的就会下沉。要磨掉这些层层的漆黑外壳,才能看到一缕光明从生活里面绽放出来。把重的磨透了,变轻了,就是在用自己的生活写诗。

王家卫一直在试图在阐明这样的一个道理:生活除了可以用来过之外,还可以用它来写诗。他不仅是这么想的,也这样去实践了。

被生活淹没的人,便只能举着头捱着,生存狂一样,竭尽全力,也只能把鼻孔露出水面,大口大口的贪婪的呼吸着,生怕下一浪打下来,就没过了头顶。而用生活写诗的人,他们的心,则淹没了生活。生活在他们的手里,变成了他们投射自己一块透明幕布,要映出来他们爱过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

生活就像一个剧场,大家都是里面的演员。每个人都会登台,戏份也会交织在一起,这就是相遇。路和路相交,心和心想通。人们踩着路,走向彼此的心。在那里住下来,住的久了,就是知己,住的短了,就是过客。

住过一个心,又住过其他的很多心,心里有过一个人,又接着住进来了新的人,来来去去的人又都走了,心里变的空荡荡的。这一刻,就会变成一个归人。归向哪里去呢,归到那些自己住过的心,归到那些自己心里住过的人。

从未住过任何一颗心,心里也从未留宿过任何一个人。只住过输赢和角斗,那就马三之心。这样的心,其实也无法居住,因为它漆黑,冰凉,残酷。

归人之心,便是诗情之所起。写不出李商隐的诗句,也并非就不是诗人。世界上,有无数的诗人,他们意起即焚。不留字句,不留痕迹。他们活着,他们爱着,他们不发表情欲,因为他们没有惆怅可以供人欣赏。把生活磨透的人,都不会惆怅。

李商隐惆怅吗,很多人评价说他是个惆怅的人。归人柔软,期人情重,飞人义真。他把三种意象,重叠在了一起,看上去就像一个迷。人们叫不出这个迷的名字,便只好潦草的把它叫做了惆怅。

那些路,还在继续向前延伸,不知道前面还有多长,也不知道还要走多久。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这便是飞人之心。路在,灯在,人在,就要继续往前走。

我爱过,也被爱过,这都已经过去了,不管过了多久,但求可以重逢。现在,我期待,也被人期待,只是等着一次相遇,有人可以和我一起同行。关于未来,我憧憬,也被人寄托着憧憬,我见到了天地,我欲振翅而飞。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知道,这个天地里,还有和我一样的人在振翅欲飞,不管他在什么地方,我在什么地方,我就是他,他就是我,相不相见都一样。

这是一首李商隐之歌。王家卫可能听见过这首歌,所以他也哼起来了这样的调子。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念归人,念期人,念飞人。有回响,就是幸运,不管是在最好的时候碰到,还是在已经苍老的时候重逢。

而生活,是一首漂流之歌。每个人都在哼唱。欣喜着唱,忧郁着唱,啜泣着唱,唱着让它不要停。因为人生的路还没走完,需要继续把它走下去。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

这篇文章是去年写的了,一开始发在公众号上,后来那个公众号被封,在网上有人转载的,又找来贴在这里吧。虽写过很多文章,对此文章情有独钟。

(世界上不过只有两件事,美好的,和不美好的。美好的东西大都相似,不美好的东西,各有各的苟且。从美好的那一面看,文学,音乐,电影,绘画,美好的一面,它们都一样。)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aotaiyeya.com/jdtc/34385.html

标签: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