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
一、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人物?
狂飙突进运动,是指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在德国文学和音乐创作领域的变革,是文艺形式是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主义,其名称来源于剧作家克林格的戏剧狂飙突进,但其中,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
二、“狂飙突进运动”指的是什么?狂飙突进运动 –?
狂飙突进运动指的是18世纪德国文学界 的运动,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 过渡时的阶段,也可以说是幼稚时期的浪漫 主义
三、狂飙突进运动的背景
狂飙突进运动是指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城市青年所发动的一次文学解放运动,也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第一次高潮,这个时期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的阶段,其名称来源于剧作家克林格的戏剧狂飙突进,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
四、狂飙突进运动的创作特点?
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个性解放;崇尚“天才”,倡导“返归自然”和德国民族风格;反对一切束缚人的僵化保守的教条,强调感情,有着浓郁的感伤色彩。狂飚突进作家的创作揭露性都比较强,尤其反映市民阶层和封建贵族的冲突。
五、129运动的代表人物?
1.
姚依林 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占领东北之后,又向华北地区发动了新的侵略,整个华北危在旦夕。姚依林和彭涛、黄敬、郭明秋等同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具体组织和直接指挥数千名北平爱国学生,冲破国民党反动军警的阻挠,举行了“一二·九”、“一二·一六”两次学生抗日救国示威游行。
2.
郭明秋 郭明秋等北平市学生联合会的共产党员率领北平6000余人举行示威游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
3.
彭涛 一二九运动领导人之一,时任北平临委组织部长,学联党团书记;公开身份是辅仁大学学生。他是谷景生的高中同学,一同因参加革命活动被学校开除,又受党委派,一同进入抗日同盟军,与谷景生结为终身亲密战友。
4.
孙敬文 1935年12月,孙敬文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孙敬文是“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的组织领导人之一。他参加了党领导下的“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和“北平市学联”,被选为学联的领导成员,在“一二·九”运动中担任总交通。
六、波普运动的代表人物?
波普设计运动(Pop Design)一场风格前卫而又面向大众的设计运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英国并波及欧美。
波普设计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时装界有:英国的玛丽·奎特所设计的迷你裙,在全世界风靡十几年。
法国的古亥热的宇宙服,表现出最新科技观念而使当代人惊喜。家具设计有:科兰的廉价、鲜艳、奇异的家具,深受青少年欢迎;穆多什以英文字母为装饰图案的纤维板椅子和罗杰·丁的如玩具般的吹塑椅子,都极受欧洲消费者青睐。
在包装、书籍装帧、广告等平面设计上,也都出现了醒目的波普风格。
七、狂飙运动名词解释?
狂飙运动是指发生在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城市青年所发动的一次文学解放运动,也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主要人物:歌德、席勒
18世纪的德国,有一批初登文坛具有反抗封建专制斗争精神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受到启蒙思潮的影响与鼓动,特别是受到了卢梭哲学思想的影响。
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的是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
但另一方面这些年轻作家反对启蒙运动时期的社会关系,驳斥了过分强调理性的观点。
这个运动持续了将近二十多年,从1765年到1795年,然后被成熟的浪漫主义运动所取代。
狂飙突进时期的作家多数都出身于市民家庭,是新兴的市民阶层的代表。
这些市民阶层的年轻知识分子用奔放的热情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他们反对社会等级偏见,反对封建社会“不自然”的生活方式,他们反抗社会、道德和美学的束缚。
而反抗的方式就是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来对社会进行揭露,以此来引发读者的共鸣。
狂飙突进时期的作家的表达多是从感性认识出发,所以言辞激烈,富有感染力并且以感性体验为主。
他们反对启蒙运动的作家把道德观念抽象化,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无用的负担。
这种抽象化的道德观念通过大众教育得以实现,而这种教育破坏了个体的独特性。狂飙突进时期的作家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的发展,都应该像生物的生长一样,所有的等级都是价值相等的,这才是一种理想的自然状况。
狂飙突进时期的作家都有着鲜明的政治色彩,他们反抗当局,反抗贵族和神权的权力滥用,要求人权和社会自由平等。
他们的作品大都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描述市民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冲突,以及年轻人真挚的爱情。
在风格上,他们的作品大都感情真挚、热烈,但其中也夹杂着浓厚的感伤色彩。
八、北洋运动代表人物?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袁世凯邀请德国驻胶州总督到济南阅操。
德国总督看到袁世凯所练新军确比旧军操练精娴,赞扬主持操练的王士珍、段祺瑞和冯国璋为"北洋三杰"。
九、人文运动代表人物?
欧文·白璧德 欧文·白璧德(1865—1933),美国评论家,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的领袖。
1894年起,欧文·白璧德即在哈佛任教,创办了比较文学系,直至去世。他特别提倡人类的负责精神,认为一个人的权利只有在其他人能负责保证这些权利得以实现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故而在索取自身权利的同时,必须负起保证他人权利得以实现的责任;这些看法与卢梭等人的浪漫主义与自然主义相冲突,引起了激烈的论争。
文艺复兴之后,几百年来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人物非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卢梭(1712-1778)莫属,这一点甚少异议。欧文·白璧德却认为西方近几百年走错了路,就是盲目信从卢梭的结果。他多方著文不遗余力批评卢梭。
在欧文·白璧德看来,西方对人性的认识从人性恶到人性善发生转折就是从卢梭始,在卢梭前,人类“因为对,所以我感觉对”,从卢梭开始就变成了“因为我感觉对,所以才对”。这就给整个西方带来翻天覆地的震荡。他认为宗教一直强调的人性幽暗是错误的,人只要摆脱了不自然的社会而回归自然,就可获得赎救,人类真正的道德就变成了彻底按照内心最深处的冲动去行动的美德,一种放纵而不是约束的激情就主宰了人类的方向。这就导致了白璧德所认为的人类最大的错误:
对人本性善的信仰永远鼓励着人们逃避道德责任。接受责任就必然意味着付出最大的努力,而人隐秘的欲望是无论如何要沿着阻力最小,或者阻力较小的道路前行。因此人们才会无休止地搪塞、躲避,才会倾向于寻找替罪羊,而这肯定是人性中最不可敬的方面。
欧文·白璧德的学说与中国儒家有多方面的认同,20年代初,他在哈佛大学培养了吴宓、梅光迪、汤用彤等一代中国学人,开启了新人文主义与儒学沟通的新阶段。
当前,在以欲望和消费主导一切的,支离破碎的现代社会里,新人文主义必将为促使社会进步,向被异化的人性复归提供重要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也再次引起国人的重视。
正如美国著名学者萨顿曾经鲜明提出的那样,为了防止科学主义的出现,“我们必须准备一种新的文化,第一个审慎地建立在科学、在人性化的科学之上的文化,即新人文主义”。“新人文主义不排除科学,相反将最大限度地开发科学。”它将“赞美科学所含有的人性意义,并使它重新和人生联系在一起”。
就是以建立在科学理性之上的人文精神来规范、统领科学,从而实现科学与人文彼此关照、相互包容,最终达到二者的协调统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浑然一体的关系。 欧文·白璧德思想中的东方因素,主要表现在印度佛教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两个方面。事实上,这些东方的宗教思想和人文思想,构成了白璧德人文思想中不可忽视的历史语言资源,几乎可以对应于他的西方历史语言资源中的基督教传统和古希腊人文思想传统。白璧德曾经说道:“亚里士多德之后有孔子,佛陀与基督并排站立着。”这实际上已经直接揭示出其人文思想的东西方资源背景。
十、左翼电影运动的代表人物?
夏衍——左翼电影运动的典型代表
20世纪30年代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人民陷入水深火热,能否真实具体地反映这一现实,成为现实主义创作的基本原则,而夏衍的电影创作毫无疑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夏衍(1900年-1995年)是左翼电影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本名沈乃熙,字端先。他从五四运动起投身革命,1921年赴日本留学,1927年因参加革命活动被驱逐回国,同年加入共产党,搞地下工作。后来他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也积极参与影评人小组,在文艺创作上表现出了诸多才华。
1932年,夏衍应邀加入明星公司从事编剧工作,1932-1936年共创作及与他人合作了十余部电影,第一部就是以1931年长江流域大水灾为背景,深刻反映了农村阶级矛盾和斗争的《狂流》。《狂流》也被看作左翼电影运动的第一部影片,它不仅运用大量真实新闻素材穿插,革新艺术创作形式,重要的是用天灾人祸剖析世道不公,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具有反抗意识和斗争潜力的社会力量。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