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台词 > 正文内容

四书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创作时间?

2024-08-25 21:19:11经典台词1

一、四书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于一体的巨作之一,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四书集注? 四书章句集注创作时间?

《四书章句集注》是四书的重要的注本。其内容分为《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以及《孟子集注》(14卷)。

朱熹首次将《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认为《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的部分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

四者上下连贯传承而为一体。《大学》、《中庸》中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中的注释集合了众人说法,称为“集注”。

二、四书章句集注创作时间?

《四书章句集注》是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于一体的巨作之一,是一部儒家理学的名著,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为宋代朱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19卷,朱熹于公元1190年在漳州刊出。

三、四书章句集注中庸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四、四书章句集注什么时候?

这书是朱熹的大作,朱子为北宋时期的大儒,所以这本书是出于北宋时间

五、四书章句集注和者译文?

《四书章句集注》十九卷,南宋朱熹撰。

 《四书章句集注》是朱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所作的注,包括《大学章句》一卷,《中庸章句》一卷,《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七卷,是朱熹经学思想的代表作。

  朱熹祖述二程的观点,特别推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使之与《论语》并列。认为《大学》中的“经”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而“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四者合起来,代表了由孔子经过曾参、子思传到孟子这样一个儒家道统,但是这一道统“及孟子没而其传泯焉”,直到“宋德隆兴,治教休明,于是河南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虽以熹之不敏,亦幸私淑而与有闻焉”(朱熹《大学章句序》)。这表明二程和朱熹自己则是这一久已中断的道统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撰于南宋淳熙四年(1177),《大学章句》和《中庸章句》完成于淳熙十六年(1189)。朱熹在知漳州任上用官币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首次将四书同时刊行,称为“四子”。“四书”之名由此确立。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引用二程及二程弟子的说法较多,称为集注。后人合称之为《四书章句集注》,简称《四书集注》。

六、四书集注是什么意思?

四书集注,是南宋的理学著作。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编注:《四书章句集注》的简称。朱熹把《论语》、《孟子》,以及《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合编为一书并作注。对《大学》还区分为经、传,并重新编排章节。《大学》、《中庸》的注释称“章句”,各一卷。《论语》、《孟子》的注释因引前人的说法比较多,称为“集注”。《论语集注》十卷,《孟子集注》十四卷

七、四书章句集注范氏是谁?

指的是范祖禹,即《论语说》的作者。范祖禹,字淳甫,一字梦得,成都华阳人。祖禹著《唐鉴》十二卷,《帝学》八卷,《仁宗政典》六卷;《宋史本传》又著文集五十五卷,《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

八、四书章句集注引入了佛教理念?

我认为是有的。朱熹作为理学大家,继承阐释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中有一点很重要,用现在的话说叫“与时俱进”,《四书章句集注》虽然没有明确说吸收外来文化,但此书为理学的代表作,理学吸收了佛教文化,而佛教源自印度半岛,具备外来文化因素。

九、四书名称的由来,是源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吗?

《大学》《中庸》和《论语》《孟子》一起合称为四书,为儒家传道、授业的基本教材。几百年来,“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警句。“四书”指《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书。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不过,在朱熹之前的程颢、程颐兄弟已己大力提倡这几部书了。

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这四部书编在一起。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所以称为“集注”。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

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十、八股文为什么依据四书集注?

八股文取士是明代科举制度的一大创造。所谓八股文,通称制义,又称制艺、时艺、时文、八比文,同时由于作文题目取于《四书》,故又称四书文。八股文的出现,是科举考试制度发展的产物。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其政治社会体制所要求的是忠臣孝子,忠与孝为儒家所阐扬的伦理政治之本。

君主以士治天下,所以期望于读书人沉潜儒学,以至于君父能尽忠孝。

汉代独尊儒术,以经术取士,历代相袭。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aotaiyeya.com/jdtc/92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