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犬八公和忠犬八公物语的区别?
一、叙述角度不同
首先表现为叙述方式的差异。在《忠犬八公物语》的开头,导演首先以一个大远景镜头展现了一个下暴雪的大环境,为故事的后续发展营造出了一个独特的环境背景,即“雪国”日本。紧接着镜头跟随人物的脚步走进暴雪中的小木屋,并向屋内推进,小木屋仓库的角落中,一只母秋田犬正在生产,随着刚出生的小秋田犬的特写镜头,故事拉开帷幕。导演以时间点为叙述单元,以八公的出生、送往东京、家人的接受、主人的陪伴、八公的等待以及八公的死亡为顺序,随着时间的流逝来顺时针地叙述忠犬八公的故事。而在《忠犬八公的故事》中,影片开头就设置在课堂上,以“讲述我的英雄”为主题,通过帕克的孙子罗尼之口,以回忆的形式叙述忠犬八公与外公之间的故事,并且影片结尾又回到课堂,以罗尼讲述的结束为影片结尾,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其次是叙述主体的差异。《忠犬八公的故事》一如传统意义上的宠物题材电影,其全部叙事与故事情节都为叙述“八公”的忠犬形象服务,因此对八公以外的其余人物都做了简化处理,相比于《忠犬八公物语》,美版的翻拍减少了出场人物并且简化了对人物性格特征的塑造。影片整体围绕八公以及其家人、火车站工作人员以及小贩展开,除八公的主人帕克以外,其余人物性格单一,即对于八公的态度与感情都是友善的,个别人物的镜头也是为了构建忠犬八公的形象。例如在叙述妻子形象时,其主要镜头体现在接受八公以展开后续故事,以及在离开—归来—离开中突出八公的忠诚。而《忠犬八公物语》的特点就在于叙述主体多元化。影片不仅致力于忠犬形象的塑造,而且花费许多镜头与笔墨穿插了其余人物的故事,通过对人物故事的叙述,使女儿、父亲、妻子、仆人、邻居以及小贩等多个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具体、富有灵魂,人物不再是单纯的善、恶,而更多地展现了人性的真实一面。例如爱猫的邻居在教授请求她收养八公时拒绝了教授,却能在教授去世后接受收养八公,这是人性善的一面,同时因为丈夫去世被迫搬家时,只带走自己的猫,抛弃了八公,表现出人性复杂的一面。
二、不同文化对影片的影响
首先,影片展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忠犬八公物语》取材于日本本土故事,由日本导演拍摄,因此在影片中展现了日本特有的文化元素。例如严格的阶级观念,影片中才吉是上野秀次郎家的家仆,他不喜欢狗,却在上野秀次郎女儿的安排下不得不去火车站接狗,他对小姐充满不满,认为她无情、多变、说话不算数,但却从不在小姐面前表现出来,反而对他人表达自己对小姐的不满,即使在对他人讲述时也在言语中小心谨慎地使用敬语。
再如葬礼文化,上野秀次郎是大学农学教授,是一位紧跟时代、思想开化的人物,主要表现在他对女婿的接受以及日常穿着上,但当他去世后,葬礼依旧具有浓重的日本特色——和尚诵经、设置灵堂、跪坐吊唁等。在《忠犬八公的故事》中,虽然导演更多的突出忠犬八公的形象,但依旧能看出隐藏其中独特的美国文化。其中最突出表现在帕克与女婿初次见面的场景中。同样是女儿的男朋友第一次来家中,在《忠犬八公物语》能清楚地感受到上野秀次郎作为长辈的威严,从而流露出亚洲特有的尊长文化,而在《忠犬八公的故事》中,帕克一边烧烤一边与其交谈,更显亲切。
其次,相同人物形象的不同思想观念。由于以相同的故事为原型,因此《忠犬八公物语》与《忠犬八公的故事》的核心人物与故事情节是相似的,但在不同文化语境影响下,相似的人物形象有着截然相反的思想观念,这个特点在两部影片的比较中,突出表现在女儿这一角色上。在两部影片中,虽然选择留下八公的决定性人物是父亲,但八公最初能够留在家中都是源于女儿对狗的喜爱。《忠犬八公物语》中千鹤子得知将有一个新的纯种秋田犬送到家中时,第一时间表达了自己对狗的喜爱,并承诺照顾小狗,从而使八公能够成功坐火车来到东京。但在狗与男友的选择上,千鹤子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男友,并在父亲去世后,以“看到八公会想起已逝的父亲平添忧伤”为由,拒绝继续照顾八公。在千鹤子心中,八公只是一只供人赏玩的宠物,是一只血统纯正的秋田犬而非家人,于是当“家人”与“宠物”产生冲突,“家人”便是优先选择项,从而体现出千鹤子为代表的日本(亚洲)的家庭观,即一切以家庭(家人)为中心。
当自己带孩子回家,却看到父亲比起自己的孩子更爱八公时,千鹤子提醒母亲:小心八公会分走父亲的爱,更加印证了千鹤子心中浓厚的家庭观。在《忠犬八公的故事》中,安迪同样是八公能够留在家中的重要原因,但不同于千鹤子,安迪对八公的喜爱是从始至终的,她不仅关注八公的成长,还在父亲去世后主动选择照顾八公,而且体现了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不同思想:当八公被带到离火车站很远的安迪家中,依旧坚持跋山涉水回到火车站等候帕克时,安迪选择给八公选择的权利并尊重八公的决定,这是美国文化影响下产生的权利意识,在安迪眼中,八公不仅是宠物、家人,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它也有属于自己的选择权。
三、结语
从《忠犬八公物语》到《忠犬八公的故事》,相同的故事原型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导演的演绎下流露出别样的光彩,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优秀影片走向世界,并被不同国家的导演重新演绎,而无论借用故事原型进行重新编排还是翻拍,都不免加入导演自身拍摄风格与专属于自己国家的文化印记,那么如何在保持故事原本味道的基础上,参照本国的文化和审美体验,将导演自身的风格融入电影当中,这是当代电影人需要共同思考的话题。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