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过的比较批判现实的话语有那些?要多?
答: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这就像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以无赖的手段对付无赖,以流氓的手段对付流氓。
社会上崇敬名人,于是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却忘记了他之所以得名是那一种学问或事业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有地方特色,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被别国所注意。
鲁迅先生对于社会的批判是否有些过分偏颇?
每个人眼中的哈姆莱特都是不相同的,因而每个人眼中的鲁迅也是不同的。
在我看来,鲁迅先生在那个年代大声疾呼,对于当时的中国,是十分必要的。
如何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
参考答案: 一些指责的观点: 否定鲁迅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学史上的地位。
认为他贬低中国文化,丑化中国人。使传统文化在“五四”断裂了,伤了元气。破坏有余,建设不足。(一)鲁迅被指责的原因 1、“五四”时期的鲁迅对传统确实是采取全面而彻底的否定态度,是一种“全盘否定”的姿态。2、今人脱离了鲁迅在否定传统时的“语境”和真正用意,没看到鲁迅对传统的“价值重估”。(二)鲁迅反传统的方法和策略 1、有意偏激,以“逆反式的评判去警醒人们”。2、全盘否定是一种策略。中国人的性格是总喜欢调和、折衷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鲁迅《无声的中国》,《鲁迅全集》第四卷,第13-14页 (三)鲁迅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拓展 1、鲁迅的态度:批判、继承、转化 2、鲁迅的工作: 认真整理、研究、分析传统文化遗产,发掘其中有用成分,整理了22部古籍;收集了大量的古代碑帖、拓片;写出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讲义。
鲁迅先生讽刺中国人麻木的话是什么?
1、寄托希望于未来
1925年,鲁迅曾在与妻子的书信中写道:“所有最好的药方即所谓希望,将来的就是”,指出了国人遇到任何事情不主动寻求改变,反而只会寄希望于未来,有着一种听天由命的态度。正是这种盲目乐观的态度,麻痹了国人几千年的思想,也是导致近代改革运动寸步难行的原因之一。
2、麻木愚昧
鲁迅曾坦言,在写《阿Q正传》以前,阿Q的形象,早已在他心中酝酿了很长的时间。而他之所以从事文学创作,就是要唤醒愚昧的民众。
3、懦弱、欺软怕硬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鲁迅先生的名言。鲁迅深刻的感觉到有的人,特别是旧文人缺乏直面现实的勇气。
4、麻木者却是胜利者
“中国各处是壁,然而无形,像‘鬼打墙’一般,使你随时能 ‘碰’”。这是“苦痛”经验的概括,也是作者对中国社会的敏锐的洞察。
5、冷血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这段话出自《而已集》,作于1926年。这一年,中国发生了造成四十七人死亡的“三一八惨案”,也是在这一年,鲁迅收获了与许广平的爱情。
鲁迅对中国人的思维批判
1、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2、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4、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5、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6、只看一个人的着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7、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
8、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9、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10、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1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2、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13、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得难。
14、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15、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16、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17、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麽来的,它始终被事实的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
18、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
19、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20、友谊是两颗心的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