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空虚怎么办?
空虚是指百无聊赖、闲散寂寞的消极心态。即人们常说的“没劲”,是心理不充实的表现。心理空虚是不思追求、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造成的。因为不思追求,失去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就不会有奋斗的乐趣和成功的欢愉。因为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就会感到生活无聊,心灵空乏虚无,就会感到寂寞难忍。于是,为了摆脱这种心理上的饥饿,就有可能因寻求刺激而去抽烟、喝酒、赌博、甚至闹事,以此来排遣时间。个别的还会走上偷盗,奸淫等犯罪道路。空虚通常发生在这样两种情景之中:

一种是物质条件优越,无需为生活烦恼和忙碌,习惯并满足与享受,看不到也不愿看到人生的真实意义,没有也不想有积极的生活目的;另一种是心比天高,对人们通常向往的目标不屑追求,而自己向往的目标又无法达到而难以追求,结果是无所追求,心灵虚无空荡,精神无从着落。矫正空虚的措施:一是要有一定的志向。有志向才会有追求,才会有拼搏,才会有奋斗,才会体验到拼搏和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以后的满足和愉悦,才会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当然志向也要与自身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相适应,志向太低了无需努力,也不会去努力;志向太高了难以奋斗,也无从奋斗,到头来仍然是没有努力和奋斗。
二是要培养读书兴趣。读书能使空虚者从狭窄的经验天地奔向无限浩瀚的知识海洋,从中获得智慧、汲取力量,从而情绪高涨、精神饱满,使空虚的心灵不断得到充实。读书是填补空虚的良方。读书能使人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使人从寂寞与空虚中解脱出来。读书越多,知识越丰富,生活也就越充实。
三是要改变懒散的习性。懒散与空虚只有一纸之隔。因为懒散,就不想有所追求,就会无所事事或不愿事事,就会胡思乱想,或者设法寻求消极的刺激,结果就会慢慢变得空虚起来。因此,只有在生活中逐渐养成勤劳的习惯,在劳作中忘却不必要的烦恼,消除不切实际的幻想,从中获得乐趣,心灵才会感到充实。
四是要多与人交往。与人交往能在相互启示、相互激励、相互帮助中受到心灵的感染,使心灵充实。当然交际的对象应该是有志向的,这样的人能对自己产生良性影响。如果交际对象也是心理空虚的人,这样的人就只能使自己的空虚更加明显,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
五是要求得社会支持。当一个人失意或徘徊时,特别需要有人给以力量和支持,予以同情和理解。只有获得社会支持,才不会感到空虚和寂寞。
六是要忘我地工作。劳动是摆脱空虚极好的措施。当一个人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时,就会忘却空虚带来的痛苦与烦恼,并从工作中看到自身的社会价值,使人生充满希望。人在健康时的状态时,心静神宁,人生目的明确,能有效驾驭自我。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