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正文内容

”故乡“是鲁迅写的吗?

2022-12-31 15:54:13经典语录1

《故乡》《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是小说,里面的“我”是“迅哥儿”,不是作者本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是回忆性散文,里面的“我”是鲁迅。

鲁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写下《故乡》?

鲁迅对于故乡,情感上是有些矛盾的。首先作为游子,对故乡自然有眷恋怀念之情,也为它的颓败而伤感。但他也对故乡人的精神麻木落后感到厌恶。综合起来就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鲁迅的《故乡》选自哪里?

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故乡》选自《呐喊》。

鲁迅《故乡》很有趣的一句话

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怎么理解鲁迅《故乡》里的这个句子?

这句话是说谁也不能断定一种理想能不能最终得到实现,关键在于有没有人去追求,有人去追求,有更多的人去追求,就有希望;没有人去追求。或者只有极少的人去追求,就没有希望或没有更大的希望。

这篇文章作者其实是写了3个故乡,回忆中的故乡(过去时,追忆小时候,那是美好的故乡),现实中的故乡(现在时,回到故乡发现它在现实社会生活的压力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杨二嫂辛苦恣睢而生活,辛苦压碎了她的道德良心,使她变得没有信仰,没有操守,没有真挚的感情,不讲道德,自私狭隘。成年闰土辛苦麻木而生活,它是善良、讲道德、守规矩的人,但传统的道德是压抑人的生命力的,他们在封建道德的束缚下丧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变得麻木了。成年的“我”在精神上是孤独的,寻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关系,但这种关系在现在的“故乡”是找不到的。)总的来说,现实的“故乡”是一个精神各个分离,丧失了生命活力,丧失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幸福的情感关系的“故乡”。

而“我”却还有一个理想中的故乡,“我”有一个回忆中的美好的“故乡”,也有一个令人感到痛苦的现实的“故乡”。前一个是美好的.但却不是“故乡”的现实,不是全体“故乡”人民实际生活中的“故乡”。而现实的“故乡”却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就很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希望,“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这就是“我”对故乡的理想。

正是这些原因,才有了你问题中的那句话,鲁迅先生的文章不太容易懂,一定要结合他所在的时代背景,联系全文来读,不妨把《呐喊》,《彷徨》都多看几遍,你会对鲁迅先生的文章有更深的理解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aotaiyeya.com/jdyl/14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