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正文内容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2022-09-21 09:53:59经典语录1

1、答案:同意。“寒”意为寒冷,“碎”意为破碎。表现寒秋时节,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体现了自己处境孤寒的感受,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
2、答案:这首词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从夜静叶落写起,因夜之愈静,故愈觉寒声之碎。“真珠”五句,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长是人千里”之语,可见作者久羁之苦。下片即从此生发,步步深婉。酒未到已先成泪,情更凄切。“残灯”两句,写屋内黯淡情景,与前片月光映照,亦倍增伤感。末三句,愁更难堪,情更凄切。(意对即可)

读书三境界 阅读答案

1 吞,浑沦吞枣,指浏览大略。 啃,攻坚,对于作者的本意进行探索。 品,品味书的精华。 人莫不饮食,鲜能知味也。——《中庸》 2 这三者是递进的关系,读书需要过程,有些书需要反复的阅读,才能知味。 3 我读经典,喜欢联系起来读,儒释道经典相互印证,这本中一句,就会思索一下,别处有没有相似的说法。 比如: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孟子》中有”夫道一而已“,《老子》中有”昔之得一者“,《庄子》中有”磅礴万物以为一“,《坛经》中有”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等等,不光这些,还有很多经典都有,所以万法归一,大道归源,不是虚言。

晚熟的人读书感悟有哪些?

《晚熟的人》读书感悟:谁是“晚熟的人”。

经常听说“晚熟”一词,但要我真正说出“晚熟”的确切含义,还真的有点难度。近日,拜读莫言新作《晚熟的人》,书名通俗,但留下不少悬念,耐人寻味。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讲故事的人》为题发表的获奖感言,我饶有兴致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其中有许多故事,正如学生时代的习作题目,极为普通却令人难以忘怀, 有“最早的一件事”,有“最痛苦的一件事”,也有“最深刻的一件事”,还有他“最后悔的一件事”。莫言说他自己是个讲故事的人,今后的日子里,他将继续讲他的故事。


莫言新作《晚熟的人》选编了他获奖后继续讲述的12个“新故事”。我首先拜读的是第二个故事《晚熟的人》。莫言为什么用第二个故事当作书名?这是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我历来主张,读书要有的放矢,提倡细读、精读,在阅读中仔细咀嚼,圈圈点点,有时也抄写摘录,做读书笔记。

莫言的故事中,哪些人是“晚熟的人”,为什么称他们为“晚熟的人”?莫言又是如何描述看似平凡的例子,来反映这些人的。莫言描述这些人究竟要反映哪些社会问题,我都想在书中找到答案。

《晚熟的人》主要讲了两个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波澜不惊但引人入胜。第一个故事是在农场看电影时与建设兵团知识青年发生冲突。具体描述了那个放臭屁的常林,与知青中的一个“无产阶级后代”单雄飞(自称“早熟”者)打斗的场景,为小说最后的比武擂台埋下伏笔。

在那个年代,乡下放映电影可算是“三年逢一闰”。而建设兵团每个周六晚都会放映电影,村里小青年们对电影梦寐以求,在田间劳作收工后,连晚饭都没吃就赶到七八里远的兵团。而让兵团知青们非常讨厌的是村里出了个擅长“放屁”的小伙子常林。

第二个故事的主要情节是“我”陪日本作家观看高密东北乡首届滚地龙拳国际擂台赛。其中最为精彩的是日本选手渡边一郎与高密乡几个人轮番上台比武的过程,莫言描绘的打斗场景,堪比《水浒传》里武松打虎。

诸如“挥舞着两把大刀,上下左右,又砍又刺又剁又抓又拿”,诸如“并不失时机地用尾巴扫、捆、绞、缠、套、拧”等许多表示动作的词语。值得读者玩味的地方在于,上台挑战的并非来自日本的选手,而是村里的武林高手常林的儿子(外号“五毒”)化装的。

“晚熟”一词,用在不同的地方,其含义显然有异。究竟哪些人是“晚熟的人”?在阅读中,我格外关注“晚熟”一词的出现情况。第一次出现“晚熟”,指的是“晚熟的高粱在月光下肃立”,田野里的庄稼大都收割完毕。这是“晚熟”的本意。

第二次出现“晚熟”却是引申意义,由小说主人翁蒋二(原名蒋天下)的道白中出现:“我们老蒋家的人有个特点:晚熟!当别人聪明伶俐时,我们又傻又呆,当别人心机用尽渐入颓境时,我们恰好灵魂开窍,过目不忘、过目成诵、昏眼变明、秃头生毛,我就是个例子”。

在东北乡里,“晚熟”者还真不少。例如蒋二说:“有的人,小时胆小,后来胆越来越大;有的人,少时胆大,长大后胆越来越小,这就是早熟与晚熟的区别。”

蒋二还夸“我”是晚熟品种的杰出代表。“还说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时间干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业绩。”主人翁说自己也“晚熟”,多含褒义。

在莫言的其他篇里,同样也有“晚熟”的人,构成了莫言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典型。有人评述,莫言的眼光不再聚焦于“英雄好汉王八蛋”,而是转向了那些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过于真实,仿佛就是从我们身边走出来的人物。

正是这样一群人,组成了时代演进中的“常”与“变”。莫言写下他们的故事,好似不经意地在一张白纸上刻下一个又一个坐标,所有的坐标都被一条无形的线联系起来,读者才恍然大悟。莫言讲述的不是某一个人的故事,而是时代的潮起潮落。

小说结尾和开头一样,也是“我”和蒋二的对话,当蒋二哭哭啼啼对“我”诉说故事的结局如何呢?只有“我”甩下一句话“继续晚熟吧”。又给读者留下一个悬念。文章前后呼应、结构严谨,“晚熟”也在故事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作家或者一个艺术家过早地成熟了、定型了、不变化了,他的艺术创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终点。我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不断地变化,希望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

超越自我难度很大的,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你不希望自己过早地定型,就不希望自己过早地成熟,希望自己能够晚熟,使自己的艺术生命,使自己的创造力,能够保持更长久一些,晚熟也可以是从这个角度来谈的。”莫言的这段话值得深思。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aotaiyeya.com/jdyl/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