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三改志向是哪三个?
从小上私塾,对封建社会的忠孝思想、压抑人性感到很失望,就去学当时的“西学”。
希望可以通过科技发展来救国。后来选定了医学,有几个原因,一个是他的父亲被中医的庸医耽误病死,一个是他看到外国的历史上医学进步使老百姓愿意接受科学的精神,有助于解放思想,另外他觉得如果中国独立势必打仗,他可以做军医为国家做一点贡献。之后到日本留学期间发现中国留学的青年醉生梦死、中国人受尽侮辱和歧视,认识到要改造一个民族使他强大,必须要从精神上唤醒,要有民族精神,而不是只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所以又弃医从文。希望能够用犀利的、发人深省的语言来唤醒中国被封建思想捆绑了的人民。成为了孤独奋斗的鲁迅。
鲁迅先生说的国人的三大劣根性是什么?
分别是:
一、精神胜利法
二、卑怯的奴隶根性。
三、狭隘、保守、因循守旧、胆小怕事的心理特征。
鲁迅先生对中国人劣根性有着深刻的认识,在他的小说、杂文中充满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愤怒,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是一面镜子。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经验》
中国人原是喜欢“抢先”的人民,上落电车,买火车票,寄挂号信,都愿意是一到便是第一个。——《为翻译辩护》
原来我们中国就如生着传染病的病人一般,自己生了病,还会将病传到别人身上去,这倒是一种特别的本领。——《老调子已经唱完》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无声的中国》一九二七年
“中国现在的假吉诃德们,何尝不知道大刀不能救国,他们却偏要舞弄着,每天‘杀敌几百几千’的乱嚷......”“他们何尝不知道‘国货运动’振兴不了什么民族工业。”
“他们何尝不知道什么‘中国固有文化’咒不死帝国主义,无论念几千万遍‘不仁不义’或者金光明咒,也不会引发日本地震,使它陆沉大海。
然而他们故意高喊恢复‘民族精神’。仿佛得了什么祖传秘诀。”“假吉诃德的这些傻相,真教人哭笑不得;你要是把假痴假呆当做真痴真呆,当真认为可笑可怜,那就未免傻到不可救药了。”——《真假堂吉诃德》
“即使无名肿毒,倘若生在中国人身上,也便‘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随感录39》
扩展资料
鲁迅的主要成就包括杂文、短中篇小说、文学、思想和社会评论、古代典籍校勘与研究、散文、现代散文诗、旧体诗、外国文学与学术翻译作品等。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的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从周樟寿到周树人
他生于忧患,长于幻灭。出生时,《南京条约》早已签订,京郊五园已是一片焦土,同治中兴和洋务运动仍在持续,中法战争的脚步已渐近。十几年后,甲午战争将宣告一切改良的破灭。
书香门第周家,最后一位士大夫是爷爷周福清。生性桀骜但“晚节不保”,为了家族前景,晚年的周福清遂行科举贿赂,事发拿问,被判处“斩监候”。父亲周凤仪,就在此时得了重病。
绍兴的名医都来看过,开出了各种古怪的药方,药引有“秋天的桐叶”“经霜三年的甘蔗”“同穴的雌雄蟋蟀”。年幼的鲁迅在野地、当铺、药店、三味书屋之间疲于奔命。
为了逃避牵连,一家人流离星散。“闰土”的友情和长妈妈的故事,都成美好的过去。周樟寿被安排到大舅舅家,受尽冷眼,被视为“乞食者”,连下人都看不起他。后来他对学生回忆说:“从前人们看我像是王子一样,但是后来又看成叫花子都不如了。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人住的社会,于是从那时候起,我就痛恨它了。”父亲终究还是病死了。孤儿寡母,被同族欺凌。他向来尊敬的长辈,在利益面前变得面目狰狞;他抱有好感的邻居,造谣生事让他深陷窘境。《阿Q正传》的原型,已在早年的经验里塑就。
他决意要离开了。1898年,戊戌年,他进入南京水师学堂。学堂官员周椒生,是他的爷爷辈,身为学官,却对所在的洋务学堂十分蔑视。他说,豫才,你改名吧,出于书香门第却来当兵,若用宗谱名号,辱没祖先令誉。
从那以后,周樟寿改名周树人。
参考资料来源: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