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正文内容

谁吃过啊?鲁迅在《孔乙己》中描述的孔乙己吃茴香豆?

2022-10-01 17:10:53经典语录1

孔乙己里的茴香豆,就是由蚕豆加上盐、桂皮、茴香做成的,味道就是咸咸的,香香的,下酒菜,和花生米差不多

茴香豆用干蚕豆作原料,拣去变色虫蛀的劣豆,在水中浸泡沥干。入锅后加适量的水,用急火约煮15分钟。掀开锅盖, 见豆皮周缘皱凸,中间凹陷,就马上加入茴香、桂皮、食盐(传统商品用酱油)和食用山萘,再用文火慢煮,使调味品从表皮渗透至豆肉中,待水份基本煮干后,离火揭盖冷却即成。

茴香豆,这是一种质虽上乘的干蚕豆(绍兴人俗称罗汉豆),加清水入锅,再加上茴香、桂皮、精盐、老酒煮透,取出沥干即成。豆粒清香味美,经久耐嚼,价格低廉,最受平民顾客的欢迎。用一粒茴香豆咪一口酒,这是老酒客常有的事。鲁迅先生描写孔乙己用茴香豆下酒是经过仔细观察的。就是那些手头宽裕而又精明的顾客,大多也要点上一碟茴香豆,因其确有特色。我吃这个挺香的,就空口吃,回味不错,就是不能吃太多的。会上火的(诚心为你解决问题希望能帮到您,点击一下【好评】吧亲,非常感谢)

《孔乙己》是鲁迅什么时间的作品?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

本文当作于一九一八年冬天

鲁迅对孔乙己倾注了怎样的感情

  孔乙己的“脸色”由“青白”而“红”,再到“灰”而“黑瘦”,是孔乙己性格的逻辑发展。作者塑造了孔乙己这位被残酷地抛弃于社会底层,生活穷困潦倒,最终被强大的黑暗势力所吞没的读书人形象。孔乙己那可怜而可笑的个性特征及悲惨结局,既是旧中国广大下层知识分子不幸命运的生动写照,又是中国封建传统文化氛围“吃人”本质的具体表现。
  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的位子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悲酸的故事,烘托和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境写哀,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
  当我们不把这篇小说局限于中国封建社会中来解释时,它就是“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简单来说,就是悲哀,愤怒罢了如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aotaiyeya.com/jdyl/3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