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正文内容

呐喊说的是什么?

2022-10-05 17:57:01经典语录1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渴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新潮出版社推出,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等十四篇小说,出版后得到很大回响。 在《呐喊》序中,鲁迅谈到他弃医从文的经过和目的。他回忆道:‘有一回,我竟在画片上忽然会见我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了,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而显出麻木的神情。 于是他认为首要的在于改变国人精神,便弃医从文。鲁迅谈到他把《狂人日记》等小说投稿到《新青年》的经过。 谈到《呐喊》的名称,他说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于是叫做《呐喊》。

鲁迅呐喊中的端午节经典名句?

屈原没留下啥气节,却留下了个端午节;人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就忘却了你。

呐喊里有反讽手法吗?

有反讽手法。

《呐喊》中所讽刺每个人,甚至是每一件事,都能够在现实的生活中找到影子,让当时麻木而不自知的民众们对号入座。而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效果的关键就在于其所讽刺的所有对象都是真实存在的,都来源于民众的现实生活。《呐喊》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将那些隐藏在平常现实生活现象中的丑陋本质,用一种艺术性地方式揭示出来了,这也是当时生活真实性的一种十足表现。

鲁迅先生作品中的讽刺是其敏锐思考的一种独具个人特色的思想结果,深刻揭示了社会的本质,这种颇具深刻性的思考来自于他充满思辨色彩的严禁逻辑。以《狂人日记》为例,它被誉为是彻底反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从这部开山之作中,我们知道了在中国的漫长的封建文明史当中,虽然每一页上都写的是‘仁义道德’这几个字,但是,仔细地琢磨之后你却会发现,从字缝中还能够看出字来,几乎满本所写的都是‘吃人’这俩字。

诸如古久先生、赵忠翁和大哥等封建统治者的各种“吃人”行为,我们并不会有特别强烈的奇怪感,反而正是那些被长久压迫在社会底层的、处于“被吃”状态的普通老百姓,总是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帮助那些残忍的“吃人者”去“吃人”,这听起来多少都会让人有些不寒而栗。鲁迅先生还在其中说到:“小孩子的‘吃人’行为,大多是其娘老子教的!”这样的话语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作品的讽刺意味儿。

可以说,使这部小说颇具深刻性的并不仅仅在于它表现了对封建统治者罪恶行为的批判与讽刺,还在于其勇敢地揭露仁义道德掩盖下封建礼教的“吃人”事实。而这种讽刺能够引起我们思考和回味的原因也在于其源头的真实性,古往今来,也有只最真实的东西才最有力量,才最能够打动人。

呐喊讽刺了什么?

呐喊是鲁迅的文集。它讽刺了以下几点:

1、控诉践踏生命的封建传统。

2、深刻揭露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3、深入剖析国民及民族的劣根性。

4、描写激烈的社会矛盾下苦苦挣扎的知识分子的命运。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aotaiyeya.com/jdyl/4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