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逝中涓生和子君谈论的话题?
《伤逝》是鲁迅唯一一篇以爱情为主提的小说,其实作者想表达的是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涓生和子君在小说里谈到《娜拉的出走》这部作品,其实就是探讨女权。
《伤逝》中子君涓生的爱情悲剧有何典型意义(600~800字)?
这是我前两天自己写的一点读后感。
《伤逝》是鲁迅唯一一部以青年爱情为题材的小说。
小说讲的是两个具有“新思想”的青年,自由恋爱,冲破重重阻力,走到一起。但是最终却以悲剧而收尾,反映了在特定社会环境下的社会悲剧。鲁迅对当时“妇女解放”这个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即精神上的解放要以经济的独立为保证。小说对爱情,对婚姻,对人生都进行了探索。
鲁迅的小说读起来比较枯燥,但是如果仔细的阅读,也能收获很多。
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思考后,我有以下几点感触。其中很多大概也是鲁迅的观点。
“人的生活的第一要义是求生,在这求生的路上两个人应该携手同行,共同战斗”。所以子君思想的不成熟,追求到爱情后,仅仅安于做一个家庭主妇,在涓生被辞退后,家庭出现经济危机时,没能给涓生支持,反而“捶着人的衣角”,这是子君思想的时代局限性,是悲剧产生的一个原因。
爱是盲目的,恋爱中的两个人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对方。涓生感叹子君“人是多么容易改变!”。其实子君并没有改变,变得是环境。涓生面对的是在两个环境下的同一个人。
爱情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理想状态下,爱情不应影响生活的其他方面。正如涓生所想:“待到孤身枯坐,回忆从前,这才觉得大半年来,只为了爱,为了盲目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疏忽了。人必须首先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涓生与子君的感情是精神上的,不是物质上的。两个人“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易卜生,谈泰戈尔,谈雪莱”,但是二者关系解体的直接原因是经济的拮据导致二人关系出现矛盾。子君喜欢的“油鸡们逐渐成为肴馔,阿随由我带到南郊去放掉了,虽然是迫不得已,但是子君由此认定涓生是一个“忍心的人”。
“安宁和幸福是要凝固的。”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和创造”。涓生和子君走到一起后,成为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妇,安于现状。“子君的功业,仿佛就完全建立在这吃饭中”,自然与涓生的思想越来越远。两个人也逐渐出现隔膜。
子君的死涓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后涓生陷入深深的自责和悔恨当中。“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面临感情危机,涓生认为新的希望在外子君的离去。“我觉得新的希望就只在我们的分离;她应该决然舍去”。
涓生没有负起虚伪的重担的勇气,将真实的重担卸给了子君。子君在旁人的严威和冷眼中选择了死亡。虚伪尽管对自己来说是一种痛苦,自己不愿承担虚伪有时候就意味着自己亲近的人承担真实的痛苦。这也是人生必须做出的选择。最后涓生“ 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 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