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鲁迅的《伤逝》?
《伤逝》是鲁迅惟一的爱情小说。
它的思想内涵一方面在于探索妇女解放的道路。子君是受过“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知识女性。她以个性解放为思想武器,为自己的恋爱婚姻自由而奋斗,和涓生建立起小家庭。但是胜利的喜悦却是悲剧的起点。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封建势力的压迫。封建势力视青年自由恋爱为丧风败俗,涓生的失业加速了涓生和子君感情的分裂。但子君及所信奉的个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也是造成悲剧的思想根源。子君追求的只是恋爱婚姻自由,奋斗目标的实现,就把狭窄的小天地当做整个世界,把小家庭生活当做整个人生意义。这样,人的性格也就必然变得庸俗空虚,胆怯虚弱,爱情也因此褪色,这说明,离开了社会改革,妇女追求个人自由幸福,是很难实现的。另一方面也是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道路的探求。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涓生的性格悲剧说明首要的是要比较清醒地认识现实,去掉唤醒,才能在严酷的现实中站稳脚跟,不失去“现在”,才可能有未来。
鲁迅《伤逝》里的子君和鲁迅有什么联系?
在这冒昧的说一下,大家读文章切忌要回到原文上面,有时不要硬把作者给拉上。
《伤逝》是一个思想冲击的产物。它主要还是批判中国的婚姻,爱情是美好的,但是它更需要经济作为支撑,“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的要义全盘疏忽了。第一,便是生活。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子君是鲁迅塑造出来的一个处于时代交加的女性,她虽然喊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但是这只是像一个小孩受到鼓舞,怯生生的说出来的话,她的内心却还是有着封建的残余思想。除了婚姻的悲剧外,作者也是主张女性解放的。
至于涓生,他是一个受到西方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但是他对那些思想却只是像阿Q闹革命一样,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自己的思想转变也是不彻底的。涓生很自私,在遇到生活问题时,不是想如何解决,而是直接把子君当做累赘,甚至想要子君死掉,然后自己再扇动自己的翅膀,再去找新路。在一定的程度上,我们可以把涓生当做是鲁迅一部分的缩影,毕竟当鲁迅纠结于与朱安的婚姻时,也有过希望朱安死掉的想法,但是涓生绝对不是鲁迅的自照。
《伤逝》虽然是写爱情,但绝对不是鲁迅先生的自我写照。他要通过这篇文章警醒国人,男女的平等,婚姻的附依。
至于说这篇文章是隐射兄弟情义的绝断,更是无稽之谈。大家可以看看鲁迅先生传记,及其和鲁迅先生同时期的作家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一切就了然了。
以上是我的一些鄙见,不免有些不当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指教。
鲁迅小说《伤逝》中阿随有啥特殊的含义与作用?
1、阿随就是子君的象征,同时见证了他们悲剧的爱情,是个线索“人物”
2、阿随的名字是一个没有主体性的名字 所以涓生不喜欢,也说明涓生和子君之间产生了隔膜
3、阿随依附于子君,就好像子君依附于涓生
4、后来阿随被抛弃,是因为它成了涓生和子君生活的包袱,这也预示着子君会被涓生当做包袱丢掉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