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正文内容

鲁迅的《伤逝》子君和涓生爱情悲剧原因是什么?

2022-10-10 14:05:33经典语录1

所处时代,背景,封建思想女性已夫为天,即使子君的思想有进步,但在现实生活的压迫下被封建思想占据。涓生爱的一直是那个崇拜者自己可以带着稚气好奇的目光看着自己的子君。而不是那个天天在油烟里转,失去了思想的人。爱自己爱面子,但只有一点点爱子君。

《伤逝》:鲁迅先生的恋爱观

“悲剧的幸运之处就在于他还能够让人铭记,让人深思。”

在阅读《伤逝》这篇作品前,我对鲁迅先生的作品的认知还只停留在初高中课本上的那几篇,还不知道鲁迅先生也写过涓生和子君这样凄惨的爱情故事,说来实在有些惭愧。

子君对涓生的爱的是那样热烈纯真。她从一开始受旧思想束缚而不好意思直视雪莱画像,到后来说出“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样坚决的话语,这其中的改变需要莫大的勇气。在一起之后,子君又日夜操劳,生活即使困难,她也总是用笑容去掩盖忧疑,而这些全都是出于她对涓生的那热烈纯真的爱。

涓生呢?他从一开始盼着与子君见面,到后来嫌弃子君“捶着他的衣角”,甚至于多次想到了子君的死,他的确如子君所说的“近来很两样”,也如他自己所说,他已经不爱子娟了。但不该否认,他曾今也爱着子君,只是这爱变得太快了,而他事业的不顺利,也为他们最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两人的爱情悲剧,涓生自己做了很好的总结,只为了盲目的爱而在一起生活,而疏忽了其他的人生要义,“第一,便是活着,人必须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就像现在常说的,先谋生,再谋爱。而他们的爱情太过脆弱,仅是生活这一个要义,他们就已经一败涂地。

回归到当时的写作背景,“五四”时期,诉说婚姻不自由的痛苦,是许多青年的公意,争取恋爱婚姻自由已成为当时个性解放思想的重要内容。鲁迅先生用小说的形式,把妇女婚姻和青年知识分子的问题跟整个社会联系起来,揭示了当时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思想变革的不够彻底,年轻的知识分子盲目追求所谓的婚恋自由,却最终让婚姻束缚住了他们自己。

子君并不像她自己说的那样“我是我自己的,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力”,他没有彻底的摆脱旧思想的舒服,她的无畏全来自与他对涓生的爱,当所爱也无法依靠,她最终回到了旧式的家庭,在父亲烈日般的威严和旁人赛过冰霜的冷眼中寂寞的死去了。

涓生为了他的真实而失去了爱人,他清醒的认识到了“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但他却并没有去主动改变自己的爱情,反而为了摆脱窘迫的生活而放弃自己的爱情,去寻找新的“生路”,这其中有那么些不负责任的味道了。虽然最后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所爱却已经遥隔生死了。

子君因为涓生的真实而“逝”,而涓生因子君的逝而“伤”。这样的悲剧式的结局却又如此的现实,然而这也并非完全的悲剧,至少涓生还活着,他能够写下自己的悔恨与悲哀,他还未完全忘却翅子的扇动并在向新的生路跨去,“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

悲剧的幸运之处就在于他还能够让人铭记,让人深思。《伤逝》写的不只是爱情,它还能指代很多。当你没有认清现实,不顾一切去追求理想化的东西,那可能结局就只剩下“伤逝”了。我想,这才是鲁迅先生要传递给时人及后来者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aotaiyeya.com/jdyl/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