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这种烹饪方法是什么时代发明的?
宋代

邱庞同教授于2003年发表在《扬州大学烹饪学报》上的《炒法源流考述》一文所说,炒法起源有5说:
1、商代说,林乃燊。证据:出土青铜工具已能满足炒的需求。
2、春秋战国说,曾纵野。证据:文献中有煎。必然应当同时出现炒、烹、炸等技法。
3、汉代说,许倬云。证据:出土双耳铜锅,类似今天的炒锅。
4、魏晋说,篠田统(日)。证据:铁器普及。《齐民要术》中有“炒”的萌芽的记载。
4、宋代说,《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说中国重要烹饪技法成形于公元十一世纪之后。
@无不散席 还提到过炒源自“石上燔谷”法,这甚至都没有用到金属器具。不过据陶文台教授的《中国烹饪史略》里的说法,这种做法实在太过粗糙甚至还不能称作烹饪,而且也与现代的炒差距过大,只能说人类烹饪起源于此
比较详细记录烹饪技法的要数《齐民要术》了。一般上认为,齐民要术里记载有关“炒”这一技法的有以下两条:
炒鸡子法。打破,著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细擘葱白,下盐米、浑豉。麻油炒之。甚香美。
炒鸡子法
鸭煎法:用新成子鸭极肥者,其大如雉,去头,烂治(按,烂疑为爓之误),却腥翠、五藏(同脏),又净洗,细锉如笼肉。细切葱白,下盐鼓汁。炒令极熟,下椒姜末,食之。
鸭煎法
邱庞同教授引用的有铜字,但贴图的这个本子没有,所以他在《炒法源流考述》里说《齐民要术》证明铜器可以用来炒的论断可能还需要再研究一下。
但不管怎么看,北魏记载的炒鸡蛋这一炒法,实与现代炒鸡蛋几乎没有分别。
炒鸭肉碎的这个炒法,跟现代滑炒肉丝肉片或者爆炒腰花则非常不同,类似干煸的做法。
《齐民要术》里其余的二十余个“炒”字更像是熬的意思。稍微读一下就知,不再细述。
《故训汇篡》里对炒的解释如下:炒 㷅 煼 ,基本上来说以干煎和熬为主。宋代的《集韵》对炒的解释仍然是引自说文,熬也。
邱庞同教授的看法是,在宋代以前,已经发展出炒的技法。但是并没有文献证明人们已经广泛将这个技法独立出来运用。另外也没有产生类似现代滑炒或者爆炒这样的技法。但是到了宋代,炒菜开始大量出现,技法也蓬勃发展。浦江吴氏《中馈录》中记载的“肉生法”,已经与现代炒肉片成熟的要求相同了。
用精肉切细薄片子,酱油洗净,入火烧红锅、爆炒,去血水、微白,即好。取出,切成丝,再加酱瓜、糟萝卜、大蒜、砂仁、草果、花椒、桔丝、香油拌炒。肉丝临食加醋和匀,食之甚美。
从邱庞同教授的文中引用的来看,宋代炒菜,仍然集中在动物上,肉、水产和内脏等等。
至于元、明、清,烹饪发展越来越快,菜品越来越多,在明代已有一道八宝齑是全素菜。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