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式的爱情是什么意思呀?
我觉得乌托邦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它是每个理想主义者心中都有的概念。它是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是革命者心中最初的社会主义模型,是理想主义者心里永远的追逐。乌托邦的价值在于他无法真正实现,在于朦胧,在于梦幻,在于短暂。乌托邦像是梦,梦一定会醒,而造梦者对于梦的期待有多高,置身其中的快乐有多大,梦被打破的时候就要承受多大的痛苦。人们以为乌托邦是避风港,但是置身其中的人总会被现实割伤。
爱情是永恒的母题,人们对爱情的追逐从未停止,在我真正置身其中时,幸福之余却也常常惶恐。学生时代的爱情真好啊,我觉得我仿佛置身于巨大的满是梦幻泡泡的名为爱情的乌托邦里,我害怕它消失,又心知肚明,一旦有了冲击,小到观点的不和大到父母的阻挠,它一定会消失。在惶恐与憧憬之间,我看明白了渡边初一《失乐园》中主角自杀的原因,他们把爱情的乌托邦看得高过生命,而离开是唯一阻止梦碎的方法和原因。
但是提到乌托邦,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肯定不是爱情,而是社会制度。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曾经获得茅盾文学奖,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关于理想社会制度的建立,主角们以各种方式,妄图复刻“桃源”,使人们在“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环境里“怡然自乐”,这其实很像空想社会主义时期的社会模型,除去经济原因,我仍然觉得这条路走不通,因为人与人不一样,人与人心里的理想生活状态也不同,有的人贪婪有的人知足,有的人狡诈有的人老实,有的人喜欢冒险有的人追求安逸,我们无法要求所有人都善良,每个人都奉献,每个人都劳作或者每个人都享受,“阡陌交通”很简单,难得是要达到每个人的“怡然自乐”,而这绝不是平均分配或者物质水平提高可以完成的,一味看着经济,这条路就走偏了。我理想中的社会,是包容的社会,此时的它已经成熟到可以包容不同的声音,不同的人,我的每一寸毛孔都可以得到伸展,每一个奇思妙想都有机会实施,空气里都是思维碰撞的声音,这该是个怎样奇妙的世界啊。这样的乌托邦我也只能是想想而已,我向往诗与远方,脚下踩着的却是现实与彷徨。
提到乌托邦,也不得不提真实,在最近的电影《头号玩家》的世界设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游戏里获得想要的生活,和现实很相像,却又能拥有现实里没有的东西,这大概就是游戏“绿洲”吸引人的原因。但是正如这部电影中所说,不管游戏世界里多么美好,最终也只有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才能吃上一口热饭。不管我们心中的乌托邦多么美好,我们也不能永远沉浸其中。这其实很残酷,我们所逃避的生活,到最后也还是要面对,我们所逃避的一切,永远都悬而未决。
我一直是一个很爱幻想的人,在幻想里面我会做很多现实生活中其实不会做的事情,我幻想我在十六岁的时候会遇到一个男孩,我幻想我在二十岁的时候会写一本书,幻想中的我总是拥有现实所没有的东西。梦啊,乌托邦啊,“绿洲”啊,其实都是我们的幻想,幻想里的东西再美,也要回到现实,才能真正抓住啊。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