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语录 > 正文内容

我的孩子已十三岁了,没有感恩心怎么办?

2024-05-26 09:33:04经典语录1

现在的独生子女几乎都认为,接受父母给他们准备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似乎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孩子从小到大,习惯了接受,习惯了索取,习惯了受宠,习惯了只想着自己……养成孩子的自私、冷漠,把别人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却不知道要去帮别人。

我的孩子已十三岁了,没有感恩心怎么办?

所有的这些并不只是孩子一个人的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严重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情感教育所造成的。不知父母心的小华 小华小时候嘴巴特别甜,与人相处时也很大方懂事,碰到别人给他零食或玩具,每次都一个劲儿地道谢;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他也总不忘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可父母总对他说,“爸爸妈妈不吃,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是留给你吃的。” 长此以往,小华慢慢开始“冷漠”起来,动不动就命令父母为他做这做那,而且稍不满意就大吼大叫,无理呵斥。对于小华的无理取闹,父母没有给予任何指正,任其发展。有一天下着小雨,爸爸送小华去上学。爸爸一不小心,脚打滑了,一下子摔倒在地,半天爬不起来。小华见到了,不仅没有安慰爸爸,而且还哈哈大笑。爸爸也没有对他的行为表示出任何的不满意。一次,爸爸出差了,妈妈又生病了,但第二天早上还依旧起来给他做早饭。看着妈妈端来的牛奶、鸡蛋和面包,小华噘着嘴满脸不高兴:“我不爱吃,你给我做我喜欢吃的糖包。”“妈妈今天不舒服,明天再给你做好吗?”“不,我就不!你是我妈妈就要给我做饭!”为了儿子,妈妈只好再次走进厨房。读小学后,除上学读书、做家庭作业外,父母、爷爷奶奶包办了一切。爷爷负责接送小华上学、放学;奶奶每天为他洗衣服、做好吃的;妈妈为他整理书包、文具……刚进校园时,小华还知道说声谢谢,但大人们每都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还小,大了你再做。” 今年暑假,因为参加省运会,小华被教练拉到外地集训。爸爸妈妈很担心,每天电话不断。但让爸爸妈妈伤心的是,他们的牵挂和关心,在小华看来竟是那样的理所当然,电话里只有父母的问候和叮咛,换来的是儿子少得可怜的“好”、“知道”,而更多时候是以鼻子出气的“嗯”来回答。父母感到很困惑,儿子的身上缺少了什么?我的教育又忽视了什么? 是的,小华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忘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忘记让孩子学会感恩。(这就是缺少培养感恩的心)。影响感恩的因素 一个人有没有感恩的心,通常受几个因素的影响。第一,认知因素。俗话说“知恩图报”,只有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如果意识不到别人的付出,怎么可能产生感恩之心呢? 第二,要亲身体验。只知道父母给我吃,给我用,如果体验不到关怀和爱等情感,认为那就是父母的义务,也不会产生感恩的心。第三,感恩的想法是否受到过鼓励。父母为孩子做事,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时候,父母往往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孩子你不用这样”……这就把孩子自发的感恩之心给扼杀掉了。第四,家庭和社会氛围的影响。做父母的如果不关心和感激上一代人,孩子就会模仿父母。从自身做起,让孩子学会感恩 与孩子的交往互动中,家长习惯于扮演主角的角色,决定谈话的内容、方向、结果,占据了与孩子交往时的绝大部分时间,而不给孩子自主思考、自由呼吸的机会。家长在生活中经常是以强者的形象呈现在孩子面前,在孩子看来,爸爸妈妈是那样的能干、坚强,“有困难找他们”,这几乎是所有孩子的想法。当然,父母在孩子面前树立坚强自信的形象是应该的,也是需要的,但如果一味地为孩子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一直充当孩子的保护伞的话,那么孩子将从哪儿来学习表达他们的情感呢?而且孩子必然要长大,要离开父母,走向社会。为了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应从自身做起。首先,家长要结合家庭生活中的点滴事情,让孩子体会到自己“被关心、被爱护、被帮助”,形成孩子积极的情感。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不是保姆、书童、随从,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任务,为你做的很多事情是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你们应该要懂得感谢。其次,家长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爱父母的行动影响孩子。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多累,都别忘了在假期带上孩子去看望双方的老人;春暖花开时带上孩子一起陪老人去公园赏花观景;过年过节、老人生日时和孩子一起为老人选购礼物;朋友送来的稀有食物先给老人留出一份。你对父母的关爱言行会深深地印刻在孩子的心灵里。第三,重视孩子的情感体验,并给予孩子表达的机会。现在的孩子可以说很开放,他们可以大方地与班上同学开玩笑说“喜欢你”之类的话,却不会与自己的父母或长辈说,觉得“说不出口”。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家庭中没有这样的习惯和氛围,家长从不在孩子或自己父母面前表达自己的情感,二是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得到了大家的关心和爱护,应该要感谢。所以,家长的适时引导和榜样作用至关重要。第四,组织相关活动,让孩子在对比中感知幸福,学会感恩。利用闲暇时间可以带孩子到孤儿院或伤残医院参观,鼓励、组织孩子与贫困地区的孩子结对交友等,让孩子在对比中体会过去不懂、不在意因而也不会珍惜的东西,改变孩子的冷漠,从而引发其慈悲心、惜福心、感恩心。第五,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会感恩。从家中的亲人到朋友(包括自己的老师、同学及生活中遇到的给你帮助的任何人),从对一个人的感恩到对一件事或一个现象,甚至是大自然的某种美丽景色……这些都是我们感恩的对象;从单纯的感谢开始到懂得“感受到别人的关心牵挂并能给予回应”也是感恩和责任心的表现。家长自己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必然会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小学会感谢父母、感谢自然、感谢朋友、感谢社会,让孩子学会感谢身边所有为他提供帮助的人和事。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aotaiyeya.com/jdyl/7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