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虫共眠,阅读随笔?
刚看完法布尔的《昆虫记》。 仔细品读了他的序,字里行间嚼出了特别的味道,随手记下来,整理下思绪。 无疑,法布尔对于昆虫有着特殊的感情。 他将各种蜂类,各种蛾子,各种蜘蛛称为“我的朋友”。 字里行间洋溢着热爱和牵挂。 而那片杂乱的植物园就是他的圣地。 当他坐在杂草从生的园地里,观察各种生物的时候,一定是心满意足,一定是心情愉悦并放松的。 以他的观点来看,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地,就是一个宏伟的世界,精彩纷呈,热闹繁华。 不过呢,我相信,将一个普通人放在那个园地,怕是只能看到满眼的荒凉与孤寂,目中所见,仅是荒草丛生,满眼破败凄凉……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心境上的差别? 一幕相同的景色,为什么会对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什么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变化? 知识? 并非如此,正如法布尔自己说的,他六岁时便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他的各种“珍宝”对于别的孩子来说,完全没有什么吸引力。 他自己将其归于“天赋”。 当然,他确实是个天才。 大部分人,喜欢什么呢? 如果可以自由支配金钱的话,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声色犬马,纸醉金迷。 穿着高档的服饰,在高级娱乐场所,或者美食,或者美乐,或者美色,或者引朋呼友,或者醉酒夜舞。 正是人生得意需尽欢。 绝对没有太多的人一心想念,去一个荒坡看蚂蚁捕猎…… 是啊,大多数人的“舒适区”,在于金钱和权利。 只有少数的人,将舒适区放在了旷野荒原…… 从法布尔的文中可以看出,金钱和权利,还有与众人之间的交际,让他烦闷不堪,让他心生厌恶。 等他稍微有了些闲钱和空闲的时间便迫不及待的建设他的“圣地”,一个位于旷野上的“实验室”。(其实就是一片荒地……) 当然,我们知道法布尔是个“天才”,我们承认他的天赋和博学。 那么,普世的价值观,是否就不好呢? 追逐金钱与权利是否有错? 应该是没错的。 人类作为一种极度社会化的动物,努力分出阶级,维持阶级,并加强个体间的互动,加强感情的交流,完全没有错。 绝大部分人只有在不断于社会纠葛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心理上的平静和满足,平复情绪上的焦虑,才能心安理得。 若非如此,社会便非社会。 若是没有像苍蝇逐血肉一般执着的追逐金钱与权利,社会便即难成社会。 那么,像法布尔这样的“隐士”有何意义呢? 或许,这是造物特意的安排,一切皆有缘由,一切皆有“天命”。 只不过,作为一个个体难以察觉其中的奥妙。 存在即合理。 大自然的安排,作为一个人类个体,确实难以完全明了。 就像书中提到的松毛虫,人类看它们的行为,处处缺陷,比如:将它们的丝组成闭合的圆环,松毛虫们就会顺着这个圆环不停的转下去,直到死亡或意外发生…… 以人类的眼光看来,它们无疑是不那么聪明的。 当然,松毛虫也不会理解,有一个人在观察它们,并皱眉于它们的愚蠢。 那么,谁又知道,有什么“东西”在看着我们,而我们却同样一无所知呢? 我们不知道,那些在我们理解之外……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