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浪漫情书 > 正文内容

史上最出名的一副对联?

2025-03-28 18:00:09浪漫情书1

黑白未分,此去不知南北;青黄不接,特来讨点东西。

史上最出名的一副对联?

此联将东西南北拆开,下联的东西一语双关,尤其巧妙。据说对联是一个饿肚子的小乞丐所说,合情合理,妙不可言。

南瓜瓣,朝北搭,东倒西歪;冬粘子,浸春水,夏种秋收。

上联用东南西北,下联用春夏秋冬,妙哉。

搭东台,唱西府,南腔北调;作春田,栽夏禾,秋收冬藏。

上联写戏曲,用了东西南北四个词,下联写耕种,用了春夏秋冬,对仗工整,珠联璧合,令人赞叹。

有月即登台,无论春秋冬夏;是风皆入座,不分南北东西。

这个对联相传是戏曲家李渔送给桃花庵和尚的,也有说是清代名将岳钟琪送给大岩禅师的。

对联妙用东西南北和春夏秋冬,上联说有月亮就登台赏月,表达闲适逍遥之心,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下联说不用分清楚东南西北风,展示出一种逍遥人间的闲情雅趣和感悟自然的禅味。

龚家湖口,一幢茅屋,座北朝南卖东西,供家糊口;鹭背滩头,半床被絮,拉上扯下盖左右,露背摊头。

这个对联也是包含了多种手法,堪称千古绝对。

这是一个在“龚家湖口”地区开杂货店的小老板和借宿在“鹭背滩头”的一个乞丐的趣味对联。

首先,上联用了东西南北,下联也是老规矩,直接用了上下左右来应对。

其次,“龚家湖口”与“供家糊口”谐音,“鹭背滩头”与“露背摊头”谐音,妙不可言。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这副对联打乱了东南西北与春夏秋冬的顺序,上联说读书,下联说唱戏,还是颇有趣味的。

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

这副对联也把东南西北与春夏秋冬的顺序给打乱了。

上联是太监嘲讽身为读书人的翰林学士不曾读书,下联是翰林学士恼羞成怒,直接嘲讽太监的缺陷。

两人互嘲,各自犀利指出对方的缺点,让千年后的人们看了个大笑话。

穿冬衣,执夏扇,不知春秋;朝北阙,镇南邦,没有东西。

此联与上面的对联十分类似,用了东西南北,而笑点却在嘲讽太监的“没有东西”上。

穿冬衣,戴夏帽,糊涂春秋;生南方,来北方,混账东西。

此联也是用了东西南北和春夏秋冬,故事主角却变成一个好色的读书人和一个机智的卖酒老板娘。

上联说读书人穿着冬天的衣服,带着夏天的帽子,真是季节不分,糊涂透顶。

同时,春秋一语双关,既指季节,也指《春秋》这本古籍,这是暗中嘲讽读书人没有真才实学。

下联说读书人是南方的,却跑来北方胡闹,真是把东西南北都给混淆了。

同时,东西两个字也是一语双关,混账东西,把这个不要脸的读书人骂得说不出话来,只能在旁边顾客的大笑声中夹着尾巴逃跑了。

收二川,摆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是写诸葛亮的名联。

上联用的是数字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下联用的是东西南北中方位词和金木水火土的五行词。

从对联角度来说,上联尤为经典,根据三国演义的故事,将诸葛亮的一生概括得生动鲜活,在短短几句话中浓缩了诸葛亮生命的长度,凸显了诸葛亮能力的高度,令人回顾了诸葛亮的辉煌一生。

下联虽然妙用东西南北,构思奇特,再次展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令人拍案叫绝。

作为千古绝对,能有这样的下联已经很不错了。

顺便提一下,还有人用赵云来对下联,也算不错:“抱孤子,出重围,匹马单枪,长坂桥边,战数百千员上将,独我犹能保两全。”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aotaiyeya.com/lmqs/120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