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或者孟子说过一句关于目标的名言谁知道?
该名言如下: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论语》孔子
关于目标的名言:
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人生最重要的是树立一个远大目标,并下定决心去实现。
不管现在你对未来多困惑,多迷茫,都不要忘了树立一个目标。一个人过去或现在的情况并不重要,将来想要获得什么成就才最重要。除非你对未来有理想,否则做不出什么大事来。
《论语》中有哪些经典的语录?
《论语》中有一句经典的对话: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这句话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讲在贫和富的状态下,如何保持最好的状态。
后一部分,则以此为引子,说明做学问和修身都要有发散性思维,知此达彼,举一反三。这和后面《公冶长篇》中子贡讲与颜回的对比是一个逻辑。
首先是子贡抛出观点:人在身处贫穷时不要有谄媚心,身处富贵时不要骄横,是这样吗?
子贡的境界已经很高了!因为很多人在处于贫穷时,会有自卑心理,为了追求利益,有可能会丧失了人格尊严,有谄媚心行谄媚事时常有之。这样做,也许会让自己处境会有所改善,但长此以往容易把自己的人格定位压低,甚至是到达沦落的境地。
关于子贡的疑问,孔子的回答是“你说的对,但是不如身处贫寒保持快乐的心态,富足有钱的,做个崇尚礼法的人。这才是好的人生态度。”
是的,贫和富是没有绝对界线的,即便有界线,也是相对模糊的。但自己处于什么行列,有什么样的心境,人生做出怎样的答卷,全看自己。因为物质上的贫穷,并不绝对导致精神上的痛苦。生活里,经济水平一般的人,如果能够与人为善、心平气和,在人际关系上家庭和睦、亲朋融合,在精神层面有所行动和追求,那么即便生活贫穷,也能享受到快乐的滋味。
在如今经济发达的时代,贫富差距明显,孔子的贫而知乐、富而知礼的倡导,于今天也非常有价值。
子贡不愧是孔子的优秀门徒,他由贫富话题,很快上升到发散思维,他又说:认识事物、学习思想,其实和诗经中所说的开料、打磨、抛光一样,需要不断挖掘,最后把粗糙的骨头、牛角或者玉石胚料打造成精致的工艺品。诗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对子贡说:端木赐啊,从现在起我已经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因为你已经达到了告诉你“往”,你就知道“来”的水平了!
这里的“往”和“来”,意味丰富,它可以是过去和未来,也可以是条件和结果,甚至是已有的旧知识,和由此引发的新知识等。这就是知识不断创造和更新的过程,也是知识升华到智慧的过程。
《论语》的这话名言,有没有让你感觉到了不起?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论语》是其中的经典,哪几句话让你受益匪浅?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谈话纪录。可以说:句句是精华,处处是警语。
三千年来,这些警句箴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人们立身,立德,学习,生活,处事,治家,治国的准则。
人们耳熟能详的比比皆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日当三省吾身。
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还有很多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论语》是其中的经典,哪几句话让你受益匪浅?《论语》一书实乃中国古文化至宝库,有很多至理名言,放到现在仍然振聋发聩。
曾经有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虽然有些荒谬,但是也足见《论语》在中国古代儒生心中的地位。是一部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中的很多名句耳熟能详,对我最大影响一句话,今天分享一下。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出自《论语·子罕》用现代汉语解释就是:很多事情不要凭空猜测、不要独断专行、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
第一重意思——毋意。每个人都会凭借自己的想象力离开猜测一些事情,这只是主观意见,往往客观事实并不是猜测和想象的那样,当主观猜测成为习惯,是非常可怕的。耳听为虚,眼见也未必为实,何况猜测呢。
第二重意思——毋必。当自己遇到事情的时候,最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要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念,而决定涉及到单位、家庭、生活等方面的重大事情,到最后,后悔也来不及。
第三重意思——毋固。自己的执念不能够加持到做事情上,如果固执己见,有些时候想要得到的结果会背道而驰。这一点和独断专行有相近的意思,但是又有所不同,总之是以自己的主观臆断为主。
第四重意思——毋我。自以为是、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心理占据最大的比重。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也无法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所以应该抛弃“我”的观念,就事论事,就人论人。
这些事情在现在的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发生过。我自己也在生活中、工作上发生过。曾经因为固执己见,毅然辞去了国企岗位;也曾经因为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家人的反对,做了很多不应该做的事儿。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只能蒙着头皮继续向前闯荡。
当不知道第几次读《论语》的时候,忽然对这句话理解的非常透彻,让自己豁然开朗又黯然神伤。如果早十年有这样的觉悟,就不会和现在一样颓废和感伤,生活会变成更美好的样子。
结语:古代的贤者们,经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结出来的经验,堪称智慧的结晶,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学一学《论语》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且一定会有所收获。《论语》应该长学、常学,学懂弄通,将获益无穷。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