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境界,三境界各是什么?
三个境界,人生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立”、第二境界是“守”、第三境界是“得”。
“人生三境界”语出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王国维先生是从古代几位大词人的词作中摘引出这几段名句来讲做学问的三境界。原来的词意,很明显大多写人间儿女私情。然而王国维先生却很巧妙地借用来讲做学问的境界。一语中的,讲得非常透彻。
人生的境界分三个层次:
第一种是物质层面的境界,满足于食欲、性欲的满足,动物都能做得到,这是最低的层次;
第二种是知识层面的境界,满足于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攻克科学难关,像陈景润那样孜孜不倦于哥德巴赫猜想,像两弹一星功臣们那样醉心于国防科技进步,如此等等,这属于第二个层次;
第三种是精神层面的审美境界,善于发现生活中真善美,甚至从失败、沮丧、肮脏等负面事物中也能找到美来,把人生的过程看做审美的历程,这是最高的层次。从汪曾祺的散文集里我们不难看出,他生前曾经站在审美人生的巅峰。
人生的境界与高度
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即修为,人生感悟,境界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人生活在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境界,不同的人生境界成就不同的人生,人生境界的高度决定着人生的高度,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
人生是个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不少文人对人生境界有其自己独特的见解,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著作《人间词话》里谈到的人生的三重境界这样写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古到今凡是成就大事业、大学问者,都必须经过这三种境界,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求知,就不会有“灯火阑珊处”的异彩。
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品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不同境界的人,世界和人生对于他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当代著名散文家、美术教育家丰子恺论人生的三重境是: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无论是王国维的人生三重境界,还是冯友兰的人生四个品位,丰子恺人生三层次,足以说明人生境界高低是客观存在的,人有百种,境界也有会各有高低,正是如此,才会有各种各样的人生,才会有丰富多彩的社会。说到人生境界,古人在《易经》中早有论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实,这两句说的就是人生境界,也是从古到今最励志的话,自强不息,说的是人对物质上的需求;厚德载物是人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字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的一种全面性。
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各种诱惑扑面而来,使不少人痴迷于物质生活的追求和享受,浮躁的心态,使不少人失去了精神享受的能力和快乐,虽说不少人生活越来越富有了,但精神生活过得十分空虚,这是少数人只注重物质生活追求的结果,也是人格发展还不全面的表现,也是人生的境界问题,一个人物质生活富有了,当要向精神生活层次迈进,这就是人生的第二境界,如果一个人无止境地追求和享受物质生活,没有精神享受是难以达到人生高境界的,也不会有人生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穷时要自强不息,使自己富起来,当人富起来后就要追求精神享受,做些善事,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这就是人生的境界。不管社会如何进步,做人是需要有境界的,做人是需要讲德的,厚德载物,人生境界的高度决定人生的高度。做人的境界就是要有好心态,只有好心态,才有做好人,做好人必有好报。这是人生之道也是天道。世界很复杂,也很简单,境界决定高低,心态决定人生,人在行,天在看,这就是多彩的世界,这亦是不一样的人生。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