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生感悟 > 正文内容

王熙凤的出场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2024-04-26 08:56:29人生感悟1

  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有一段不足800字的文字,是写王熙凤出场的。仔细品读,这800字 非同小可,统写了王熙凤的身份、地位、相貌、穿着、打扮、性格等;手法呢,有正面、有 侧面、有肖像、有语言、有行动、有心理,不一而足。

王熙凤的出场有哪些与众不同之处?

  王熙凤一出场就不同凡响,一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曾被很多人赞赏,所谓“未 睹其人 ,先闻其声”。甲戌侧批:“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此等文字非仙助即神助,从何而得此机括耶?”甲戌眉批:“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 熙凤一人。未见其人,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俺’也。”此语既出,黛玉只见 “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说明来者身份地位不比一般,颇具威严;而面对贾府至尊 贾母、远客黛玉竟能大声喧嚷,“放诞无礼”,也显示着王熙凤无所顾忌、泼辣爽快的性格 。

  接下来是对王熙凤的一大段肖像描写,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服饰呢,是集束式的“戴着……绾着……带着……系着……穿着……外罩……下着……”,令人眼花缭乱 ;而“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 启笑先闻”,更是形神皆备,堪称“红”中写人一绝。甲戌本连着侧批:“头”、“颈”“ 腰”,逐一提示。最后还侧批:“为阿凤写照。”眉批:“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 追像至此者?”说明脂砚斋也十分注重曹雪芹对王熙凤出场的处理。

  王熙凤接着就是夸奖黛玉标致,说:“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简直 到了空前、绝对的地步了,如果不是出于真心,那么就应归入肉麻一类了。然而话锋一转: “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 头心头一时不忘。”这个弯儿拐得多么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出神入化,其实,夸黛玉不过是应 景,一个五、六岁的毛孩子根本不会成为王熙凤关注的焦点,讨好老太太才是本意。“标致 ”也好,“气派”也罢,都是说老太太的,都是说给老太太听的。所以甲戌本侧批:“却是 极淡之语,偏能恰投贾母之意。”

  可惜的是王熙凤确实是“来迟了”,她不知道此地刚才的情景,于是接着说:“只可怜我这 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而且“用帕拭泪”。本来想再进一步显示亲近(王 熙凤与黛玉无直接血缘关系,甲戌本在此的侧批是:“若无这几句,便不是贾府媳妇。”) ,加大对黛玉的关注力度,搞一些情感投入,却不知老太太此前已经“大哭”、“呜咽”各 一回,现在不想哭了,所以老太太断然阻止熙凤“快再休提前话。”王熙凤闻言,一个脑筋急转弯,“忙转悲为喜”。这是一种自觉可控的情感转换。由此可以看出,对于王熙凤而言 ,悲喜等情感的生成和变化,浑然不与本人实际相干,全受制于别人(此处是贾母,多数也 是贾母)的好恶。这可真是艰难的虚情伪意。一方面,要有情有意,但另一方面又要考虑该不该有这情意,做一个乖巧的人难啊!

  此后王熙凤先是谢罪:“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 ,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然后一串话:“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在吃什么 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这段话,先是尴尬之后的搭讪、闲扯,找到感觉后是安慰,理智清醒后则是委婉 地示位显威。顺带再和婆子们说几句部署性的话,已然由儿女情长回到杀伐决断,显示了王熙凤在比较复杂的形势下驾驭全局的能力。当王夫人说“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 裁衣裳的”缎子时,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 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脂砚斋毫不客气地批道:”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若信彼果拿出预备,不独被阿凤瞒过,亦且被石头瞒过了。”( 甲戌本)甲戌本同时侧批:“试看他心机。”“凤姐是个当家人。”

  不到800字,写活了一个人,她——“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细”(冷子兴语),不得不让人赞叹。赞叹王熙凤,更赞叹曹雪芹。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本文链接:http://www.aotaiyeya.com/rsgw/71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