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勃洛摩夫的现实意义?
主人公奥勃洛摩夫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他是个富甲一方的地主,却长年蜗居在彼得堡,不去关心自己的土地,像寄生虫一样,靠着农民的供养过活。在农村已经发生变革的那个时代,他却还留恋过去,对新的变化毫无所知,也毫不理解。尽管他是个十足的好人,有着“黄金一般美好的心灵”,却总是躺在床上懒洋洋地胡思乱想;虽然他在心里制定了种种整顿自己领地的改良计划,可始终都没有写出来过,更甭提实现了。他幻想着进行一次“改革”,但保守的观念使他既不会像恶棍塔朗切耶夫说的那样去做投机生意,更不可能像进步青年希托尔兹所说的那样让农民自由。他惧怕生活中的哪怕一丁点儿变动,友谊和爱情都没能使他振作起来。最后,这个善良的人一事无成地默默死去。
奥勃洛摩夫这个时代落后者的形象,有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冈察洛夫的好友,俄国伟大的作家屠格涅夫曾经说过:“纵然到了只剩下一个俄罗斯人的时候,他都会记得奥勃洛摩夫的。”由此可见这一人物的影响之大。
使《奥勃洛摩夫》这本书成为世界名著的,当然主要是因为著名的“奥勃洛摩夫性格”。这是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借主人公的好友希托尔兹之口对奥勃洛摩夫这类“多余人”的劣根性所下的定义。这种性格意味着什么呢?懒惰,怯懦,麻木,没有自信,贪图享乐,对生活缺乏激情……乍看之下,这些似乎都是些小毛病,然而,奥勃洛摩夫正是由于这些“小毛病”失去了金钱、友谊、爱情等极为宝贵的东西。中国有句古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所言甚是!小毛病也不能小觑,小毛病通常能引出大问题,这一点在奥勃洛摩夫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奥勃洛摩夫拥有土地和农民,但他“又白又胖”的贵族手却握不住成功的钥匙。懒惰和怯懦毁了他那本该辉煌灿烂的人生。
这种性格发生在奥勃洛摩夫身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他的地主本性。但是,这种性格的表现是普遍的,并不是个别存在的,它的教育意义已远远超过了时代、国家和民族的界限。奥勃洛摩夫的这些坏毛病,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可能犯的,读者们在这个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可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列宁就不止一次地提到奥勃洛摩夫,他说:“我们只要看一看我们如何开会,如何在各委员会里工作,就可以说,老奥勃洛摩夫仍然存在。”“俄国经历了三次革命,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奥勃洛摩夫。”奥勃洛摩夫就像一面明净的镜子,帮助人们看到自己的缺点并引起人们的警惕,从而更加完善自我。每一位“虔诚”的读者,阅读过这部小说之后,恐怕都会对自己有一个全新的、比较清醒的、而又更加全面的认识。
《奥勃洛摩夫》这本小说有一个副标题:一个懒汉的故事。的确,懒惰,是奥勃洛摩夫最主要也最要命的一个毛病,也是奥勃洛摩夫性格的一个主要方面。小说中的主人公懒得出奇:懒得起床、懒得写东西、懒得出门、懒得搬家、懒得去乡下……一个“懒”字已经毁掉了他的大半个前程。弗兰西斯·培根说过:“懒惰可以毁掉一切美德。”无数人会因为懒惰而遗憾终生,最终无所成就地湮没在岁月的滔滔洪流之中。其实,每个人都是有惰性的,天性使然,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足够的意志力去控制这种惰性,那么,这种惰性将会给他带来致命的伤害。他的身心健康,他的家庭,他的事业……都将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会让他失去一些至为宝贵的东西。因此,作为新世纪的青年人,更要对奥勃洛摩夫的故事产生警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刻苦勤奋,为了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奋斗,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整而有意义。
除了懒惰以外,奥勃洛摩夫最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就是他对生活缺乏一种必需的激情。作为一个正常人,他连门都不愿意出,整日与被子枕头卿卿我我,仿佛睡觉在他看来是最有意思的一件事,上街、看戏以及其它一切娱乐项目基本都与他毫无关系。幸好作者还在小说中为他安排了一场恋爱,否则,此君就真的成了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了。然而,这场恋爱也因此君的怯懦和无可救药而告终。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那些自怨自艾或者整日感叹命运不公的人。这些人之所以总是那么忧郁,也正是因为他们对生活失去了信心,失去了激情。他们在困难面前颓然止步,望洋兴叹,甚至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已然失掉了斗志。要知道,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尼克松说过:“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生命之杯。”富兰克林也说过:“奋斗是幸运之母。”做任何事情,不去试一试又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遇到再大的困难,不坚持到底又怎会知道它解决不了呢?冈察洛夫在他的小说中已经鼓励了我们,教导我们要不畏艰险,逆流而上。
在冈察洛夫的笔下,希托尔兹和奥尔迦是理想人物,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认真地规划自己的人生,他们是在随着时代前进,生活得充实而又快乐。作者通过对这两个先进人物的描写,进一步反衬出奥勃洛摩夫享乐主义思想的落后和不可取。一开始,奥勃洛摩夫的这两位朋友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而他们显然也想让奥勃洛摩夫重新振作起来,竭尽全力地帮助他。然而,奥氏终究还是让我们失望了。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奥勃洛摩夫似乎还是喜欢黑色所带来的安逸和舒适,毫不顾虑黑暗中潜藏的危险,淡淡的红色没能改变什么,它在短期内被涂在了奥氏的脸上,后来却又被他轻轻抹去了。可见,一个人是否能成功毕竟还是要靠自己,如果自己不努力,别人再怎么帮你也是无济于事。“有志之人立长志,无志之人常立志。”如果一个人经常立志,甚至要别人帮着他立志,那么,这个人是很难成功的。机会总是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不去努力争取就会失去,别人伸出的一双双援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他们可能会帮你一把,但却没办法帮你到底。
在小说中,希托尔兹曾对“作家”说,如果把奥勃洛摩夫的故事写下来,可能会对有些人有用。那么,对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究竟能从这部小说中读到什么、学到什么、感悟到什么,应该说是十分重要的。俗话说:开卷有益。《奥勃洛摩夫》这部小说的“益”在何处,应该引起大家的思考。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奥勃洛摩夫其人其言其行都受到了作家有意识的、艺术性的夸大,但它产生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是可以引起读者内心相当强烈的震撼的。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每一个人,在奥勃洛摩夫这里都可以得到启示。奥勃洛摩夫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有时甚至低声哭泣。”哭什么呢?恐怕是在为过去碌碌无为的日子而追悔感伤。我们要不要这样呢?不要!!!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卑鄙庸俗而羞愧。”如果成为像奥勃洛摩夫那样可有可无的“多余人”,那么,这样的人生就是失败的。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 ,不作为商用, 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